Saturday, December 29, 2007

閉關度假四天三夜

對自己說,這一年工作辛苦了。收穫很多、心靈豐盛。那是一個好修行的地方,一個永無止盡求進步的地方,它撫慰了我饑渴的腦袋,充實了人生的時光。

跨出以往的小池塘,觸目所及之處,有太多的佳作、經典亟欲仿效與追隨。知識領域的擴延與發散,讓自己被迫跨出過去熟悉的固有範疇,雖因學海無涯而興起難以企及之嘆,但沉迷於浩瀚的文字天堂,卻又無比欣喜和歡愉。

藉年終休假之機,賞自己一份禮物,祕密地籌備一個遺世的小旅程。沒有遠行、沒有匆忙,讓心靈淨空,純粹過一個閒適的跨年假期。

今天起,藏身在這城市的某個角落裡,散播著我發自內心的微笑。

Sunday, December 16, 2007

差一點失之交臂的《夢蝶》

butterflybanner-final

連續兩個周六都在公司加班,結果讓我硬生生把12/14晚上七點半的演出場次忘得一乾二淨,直到當天晚上九點多步出公司大門才想起我錯過了什麼。當下真想「劈」了自己,白白浪費了一張一千二的票,一場期待已久的劇作。

由於兩廳院售票網顯示接下來兩天的票都已經售完,於是第二天我異想天開地拿著過期的票,想說有沒有可能矇混著入場,偏偏國家戲劇院的服務人員一把就攔下我這個意圖闖關的觀眾。而且連在大廳看電視轉播也不行,只能含著快掉下來的淚珠兒,悻悻然步下外頭的車道離開。唉!我也不願意這麼做的呀,票都賣完了我能怎麼辦。

信步走到底下的誠品書店,想了又想,不然再問問裡面售票處是否還有票券好了,這一問沒想到,螢幕居然秀出還有最後兩個位置,雖然那個位置實在差得可以,在四樓第六排(最後一排),但為了一睹為快也別無他法,只得將就了。於是我從那原本一樓四排中間,換到了四樓最末一端。但因為可以在台北看《夢蝶》,原先揪著的心這下也放開了。至少比較開心地回家了。不然,我心裡頭已經盤算著要一月份南下嘉義、台南觀賞此劇了。

今天,我懷著期待的心情進入戲劇院,《夢蝶》整整演出三個多小時,表演十分成功,女主角錢熠的唱腔溫婉、身段漂亮,與我之前看當代傳奇其他作品魏海敏的清亮艷麗有別。吳興國頭一遭演出小生,而且又編又導又演,忙到嗓子幾乎啞掉,老實說今天唱得不甚理想,但我知道他盡力了。

演出結束後,「當代」辦了一場簡短但溫馨的座談會,所以我可以看到製作人林秀偉,負責編腔、作曲、指揮的周雪華、賈達群、江靖波以及男女主角,與大家分享創作、籌備、演出這段時間以來的酸甜苦辣。現場還來了法國當代最負盛名、「陽光劇團」女導演Ariane Mnouchkine,她禮拜六已經看過一回,禮拜天又來看了第二遍,與吳興國相識於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兩人彼此都對對方盛讚有加,相互推崇。

陽光劇團12月底也為台灣觀眾帶來《浮生若夢》,這部作品的完整版要演六小時三十分(不含中場休息),一方面因為沒有特別去認識它,一方面時間很長,因此沒有打算看。不過,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連到這裡做進一步了解。

過了今天,本年度所有預定要欣賞的節目作品都已結束,企盼來年有更多的好作品觀賞囉。

夢蝶

繼《暴風雨》後,又一浪漫唯美鉅獻
再創東方劇場美學的登峰至極之作

多年來,陽光劇團一直在嘗試多元文化並置的跨領域劇場,我們所追求的目標,當代傳奇劇場都做到了。從當代傳奇劇場的舞台上,我看見了世界劇場的夢想。──Ariane Mnouchkine (法國陽光劇團藝術總監)
錢熠有光芒萬丈、無可匹敵之魅力。──紐約時報

二十年來,當代傳奇劇場持續探索東方劇場美學的可能性,不論是改編西方名劇,或重新詮釋傳統老戲,融合東西方劇場藝術、開闢傳統戲曲新道路,已成為當代傳奇劇場獨有的精神與特色,而創新和無限的想像力更是藝術總監吳興國一貫秉持的精神。

自創團以來,多次應邀赴國外演出,足跡遍及英國倫敦皇家國家劇院、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日本東京亞洲表演藝術祭、丹麥歐丁劇場四十週年慶以及美國史帕雷多藝術節等等。藝術總監吳興國的演出更成功征服了世界劇壇,英國泰晤士報曾褒揚:「他使我們想起英國著名演員勞倫斯.奧立佛」。而日本讀賣新聞也曾讚賞「作品深厚有力,吳興國演出層次豐富,技巧高超」。去年底,吳興國更受邀前往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與世界三大男高音多明哥同台演出,為該齣由張藝謀執導、譚盾作曲之西方歌劇中唯一一位的東方京劇演員。

當代傳奇劇場的最新力作《夢蝶》取材自「莊子試妻」的傳說,其故事從戰國時期在民間流傳至今,從崑曲的折子戲「說親回話」和全本的「蝴蝶夢」、京劇的「大劈棺」、梆子戲的「田氏與莊周」、胡金銓導演舞台劇「蝴蝶夢」也有脫胎自高行健小說的「冥城」,前人和今人無不對莊子試妻的荒唐公案感到興趣。其中,為田氏的處境產生正負兩極評價,不是以不貞來批判女性,就是以男性沙文主義來譏諷莊子試妻的不人道。《夢蝶》以全新觀點註解這則故事,宇宙天地,生生死死,如蝶生命之短暫。情愛義理都是虛幻,愛情如何超脫?男女可以對話嗎?孔子的儒學和莊子的玄學,哪一個更符合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思維?

《夢蝶》特別邀請目前在美國、歐洲及澳洲深受各地劇評家和觀眾喜愛的中國崑曲女演員錢熠,和吳興國兩大巨星同台。出身上海崑劇院的錢翊在一九九八年,以一齣《牡丹亭》在林肯中心藝術節,讓西方觀眾驚為天人,紐約時報盛讚她有「無可匹敵之魅力」,讓她迅速成為西方藝壇一顆耀眼巨星。此外,戲曲名家顧兆琳如甘泉般細膩悠揚的編腔唱曲,日本劇場大師蜷川幸雄的最佳設計師前田文子,舞台燈光大師林克華,空前浩大的製作陣容,將再度為東方劇場打造美學高峰。

◎《夢蝶》官方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butterflydream

Sunday, December 02, 2007

充滿問號的感情

有時候,他很膽小

有時候,他很自大

有時候,他很無厘頭

有時候,他又很正經

有時候,他固執得要死

有時候,他是真的裝死

有時候,他講的謊話是真話

有時候,他說實話都是假的

有時候,他太雞婆

有時候,他太衝動

有時候,他很貼心

有時候,他很粗暴

太多的有時候

我有許多不解

但也沒有想要全盤理解的動機

就像平常家人的相處

平平淡淡,好像有滋味卻像沒滋味

那是什麼,白開水?

我很喜歡喝白開水

不喜歡爭逐珍奇的口味

有就是沒有

沒有就是有

有也好

沒有也罷

都是生活

都是自己的選擇

那個可惡又讓人牽掛的小D(豬)

1361692441

2007/3/31@西北航空

如果機長不是歐巴桑,我想小D是鐵定坐不到機長大位的,而且還幫他拍照留念。

 

smile_sarcastic裕希碎嘴道:

小D有時候滿可愛的,只是我常常摸不著他的腦袋裡盤算著什麼天大的計畫,到底要支持相信還是戒慎恐懼,愛情的功課真難做。

Thursday, November 29, 2007

一個新發現

由於鎮日在電腦上改稿的工作型態已行之有年,我發現閱讀習慣已經進化為適應甚至偏愛線上/機上閱讀。因此,對於數位出版的前景,我是抱持非常樂觀的態度。身邊訂閱的雜誌如有電子版本,全部都已從紙本換訂電子版,一來是騰出書架空間,二來則是方便收藏、檢索與閱讀。

二、三年前,我仍堅持改變閱讀習慣需要時間,短期內不可能改變印刷史五百年來的閱讀傳統,這個條件的前半部迄今仍然適用,只是現在我認為行為轉變所需的時間長短,有越來越縮短的趨勢。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感受,可能是我的適應力比較好吧。

還好目前視力尚可,不過也要多注意,畢竟用眼過度,常常覺得眼前有飛舞的殘影。

Monday, October 22, 2007

關於《色│戒》五

《色│戒》電影編劇之一王蕙玲如何拆解、重組張愛玲原著小說,改編為膾炙人口的電影劇本?請看藍祖蔚精采的專訪。

重建張愛玲廢墟(上):專訪《色│戒》編劇王蕙玲


台灣影視圈的傳奇編劇王蕙玲。(王蕙玲/提供)
◎藍祖蔚
編輯室報告:導演李安以張愛玲小說〈色,戒〉為本,拍出眾論沸騰的《色│戒》,彷彿也打破了張愛玲小說變為影像必定失敗的魔咒。今、明兩天特地刊出藍祖蔚專訪編劇王蕙玲,窺看從文字到影像之間,進行了怎樣的創造工程。
王蕙玲是台灣影視圈的傳奇作家,學音樂出身的她,卻在劇本寫作上嶄露頭角,寫了20年的影視劇本,王蕙玲產量並不多,電影劇本只完成了《飲食男女》、《夜奔》、《臥虎藏龍》、《候鳥》和《色—戒》五齣,其中有三部是和李安導演合作,「我是幸運的,」回頭看自己的編劇人生,王蕙玲笑著說:「能和李安一合作就是三齣劇本,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而且又能把張愛玲的作品與人生揉合在一起,我只能說人生因緣真的非常神奇。」
配合《色│戒》台灣首映,王蕙玲回到台北,抽空聊起了編劇歷程,短短一小時訪談中,王蕙玲談及了她和李安、張愛玲的淵源,以及創作《色│ 戒》劇本的心路歷程,「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往往在看似不經意處藏有迷團,愈往下挖,愈感覺深不見底的黑;李安的電影《色│戒》亦然,是迷宮也是藏寶圖,有太多的東西等待大家去挖掘。」王蕙玲說 :「原本覺得創作人應該保持沉默,讓觀眾自己去觸摸電影,但對於創作過程,許多人感到好奇,我也認為值得和大家分享這一種難得工作的經驗。」
問:先談你創作《色│戒》劇本的緣起吧?
答:我必須說人生因緣非常神奇,不是《臥虎藏龍》,我就做不到《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不是李安,我也許永遠不會去碰〈色,戒〉。 2001年,因為《臥虎藏龍》獲得了奧斯卡編劇獎的提名,我獲得了一張直飛洛杉磯的機票,參加奧斯卡盛會固然好玩,但是能得走訪張愛玲生前在 Westwood的故居,對於我而言更是意義不凡,因為那時我才剛開始要為電視劇腳本大量蒐集張愛玲的各項資料。
張愛玲生前最後落腳的寓所位在羅切斯特大道(Rochester Ave.)10911號上,對街就是一家戲院,剛巧正在演著《臥虎藏龍》,當時我就心想,張愛玲如果還在人世,會不會一晃一晃地慢步走進戲院也來看《臥虎藏龍》呢?畢竟,李安和張愛玲都是最懂得用英文表達東方思想精髓的人啊。
奧斯卡盛會當晚一念閃過,張愛玲最愛漂亮衣裳的,我很想帶著她去走一趟星光大道或者奧斯卡party,聽她如何對美國明星花枝招展的盛況品頭論足一番,那一年起,整整三年的時間我只生活在張愛玲的世界裡,甚至在上海安了家。
2004年我做完公共電視製作的電視劇《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後,以為自己可以將張愛玲的種種都打包了,短期內不會再碰這批資料了,不料,就在李安籌拍《斷背山》前後,他卻告訴我下一部作品就是要改編張愛玲的〈色,戒〉,當時我直覺是:「完了!」因為〈色,戒〉之精練,之難,是讀來最神祕、最參不透的一篇小說,坦白說,我從來沒有衝動(應該說是沒有膽量)想要改編它,一聽說他要做〈色,戒〉,當下我就傻愣在那裡,心裡就想問他:「你何不去找別人?」偏偏李安卻是一個決定要做什麼就一定要做到的人,雖然態度低調,卻是眼前就算有三座大山橫亙在前,他也一定會跨越征服過去的人,除了拔刀相助,我似乎沒有其他選擇。
問:從1980年代開始,台灣和香港有多位導演都試圖改編張愛玲的小說,成績都不盡理想,她的文字魔障總讓導演在雕琢意象的同時,都跳脫不了張愛玲的文字魔障,不得不用字幕卡夾雜幾句書中精彩文句,改編〈色,戒〉之前,你不擔心嗎?
答:張愛玲的文字是華麗的,太多導演都急著捕捉或者複製潛藏在文字之間的意像,千言萬語都想要轉化成影像,所以我常說改編張愛玲的小說,就像面對著一次文字獄的挑戰:你一旦落進她的文字中,就如同坐進了監牢之中,再難翻轉脫身了。過去五十年來,喜愛張愛玲作品的文藝青年,少有人不活在張愛玲巨大的文字魅影之中的。
張愛玲每完成一個作品就像建立了一個廢墟,你只能去憑弔,不可能再造以取而代之的,她一造好文字堡壘,人就走了,但是殘影如廢墟卻一直在讀者眼前徘徊不去,任誰都不可能複製,李安與其他導演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從來不是張迷,從來沒有想過要複製張愛玲的文字影像,沒有膜拜之心,才能優遊自在,才有可能重新創造小說在文字之外的另一種生命我則是因為編寫《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的電視劇,參考閱讀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其中有關他第二任丈夫賴雅(Fedinand Reyter)的日記,更是非常珍貴的第一手素材,賴雅受過紮實的記者訓練,即使日記寫作也像一則則的新聞報導,儘管都是芝麻蒜皮的生活瑣事,對我而言卻像是提供了非常詳細的祕密攝影機,讓我得能窺見張愛玲下半生的有如「在荊棘中穿梭」的真實人生,更加體會她的冷調與深情的人生情貌。
再加上《人間四月天》和《她從海上來》的導演丁亞民,當年曾和朱天文姐妹一起認識了胡蘭成,在工作中他們也提供了汪政府時期胡蘭成撰寫的政論等等與當年第一手接觸的見聞實錄,使我對張愛玲的一生及作品都有了更深入寬廣的認識當李安決定要拍〈色,戒〉,我只心中冥冥有感,莫非三年的努力有其必然的意義和目的?
做為一位小說家,早慧的張愛玲,最精采的作品大約就在她25歲前即已完全展示出來了,轉赴香港美國以後,寫作難免有為了謀生而寫的壓抑。〈色,戒〉卻是她到了50歲才發表的作品,精工細琢磨寫十年,文壇行家都明白,那是她的作品中最精煉的寶石,堪稱是極品中的極品,層次之深,耐人尋味。故事是不是採集了鄭蘋如暗殺丁默?事件?是不是試圖暗示解說她和胡蘭成之間的情仇恩怨?其實都不是重點,她在創作小說時所用的技巧,以及最後完成的作品登峰造極,才是對張愛玲投以讚歎的關鍵所在。
問:長篇小說因為事件多,人物雜,改編成電影,通常就得刪砍挪移;短篇小說則是文意精練,字字珠璣,要擴大成為劇情長片,在不失原味的情況下加油添醋,就是許多改編工程必要的手段,你如何著手的呢?
答:我的第一稿,其實就像拆鬧鐘一樣,把〈色,戒〉的小說整個切碎拆散,索性徹底地把它解體了。
為什麼?一切只因為我一直認為〈色,戒〉是一篇無法改編的小說,文字之間有太多的空白,三言兩語就講完了一場戰爭,但是你只要細看張愛玲的文字,其實她的一生都縮影在〈色,戒〉的小說之中。整個人的老辣和銳利都淹沒在字裡行間之中,她又是文字的精算師,有人說〈色,戒〉是張愛玲自己的故事,她卻有本事把自己細細隱藏在文字之中,又時而又呼之欲出,面對她大段精練的文字描寫往往在電影改編上全無用武之地,而戲劇關鍵處常常如同兩張蓋住的王牌沒頭沒腦的一筆就掠過,張愛玲是曹雪芹的知音,這恐怕是我們後人讀她時不能忘記的重要線索。面對這麼廣大的文字魔障,把小說全拆了,就是我自以為脫困的唯一方式。
原著用一場牌局做主軸,兩位主角就在牌局前後,思想一再閃回,故事就說完了。看起來,結構並不複雜,但是文字底層下卻潛藏遮蓋了太多的東西,於是我根本不管原著的故事架構為何,先拆了再說,拆了才知道裡面有多少零件?多少空隙?
用什麼方式結構組合起來的?我把原著的一字一句全都像零件一樣給拆下來,給一個編號,給一個位置,了解張愛玲把這副零件這樣擺,到底在想什麼?
問:在拆解和還原拼組的過程中,你遇到的第一個瓶頸是什麼?
答:梁閏生。
讀〈色,戒〉時,我最震撼,或說最過不去的就是梁閏生事件,我看到張愛玲筆下的冷酷,王佳芝要色誘易先生,就得先開苞,同學之間只有梁潤生有性經驗,卻是嫖妓來的,要犧牲,就得便宜了他,同學們是商量過的,而鄺裕民絕無可能挺身而出,所以輪到梁閏生,還要讓王佳芝帶著怕染髒病的憂慮,只能怪自己傻。張愛玲三言兩語就交代了王佳芝的心情起伏,我卻是看了如同芥末衝鼻頭皮發脹,始終過不了這一關,因為我寫不出如此天真的壞,我常常要問李安:「梁閏生到底長什麼樣子?她怎麼可以?他們怎麼可以?」小說中,王佳芝後來怎麼鬧僵、懊悔的,同學間如何避嫌疑,甚至一度可能喜歡鄺裕民的她,結果還是恨了他,這些散落各地的文字,看似不經意,卻都有脈絡可循的,切碎之後,也才能任由串連的線頭來重組。
問:所以原著中只有一句:「也不止這一夜。」到了你們手上就成了王佳芝、梁閏生二試雲雨情的素材藍本了?
答:是的。雖然只是一個短場幾句話,此處的艱難對我而言是整個故事的痛點,也許要從最純真的友情開始摧殘起而後此去一路……
問:拆掉之後,就要重組,經過重新組裝,模糊的人影就可以逐漸浮現了,這時,最關鍵的人影是誰?
答:易先生。
回頭再看〈色,戒〉小說,最初感覺易先生除了鼠相外貌和特工工作的習性之外,其他資訊幾乎是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小說的前五分之四,他簡直像空氣一樣,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但是最後的五分之一,心理活動突然轉到他身上,結尾高潮戲分全在他身上。張愛玲沒寫的,我們得找到,這樣觀眾才能看見,所以我們要開始去拼貼易先生的人格、出身和工作性質,才能整理出他內在的壓力和觀察他扭曲的性格。這種拼貼工程就是一片一片做,對了,就留著,不對,就丟掉,直到最後,電影裡的易先生走出來了,並且仍與小說裡的人遙相呼應。
我是先就著戴笠的模樣來寫易先生的,還要研究有關汪政府特工機關76號的相關資料,查考當時發生的各種有組織或沒組織的暗殺行動,透過上海社科院近年來各種陸續出版解密的近代史資料,才發現其實在上海孤島時期有多起的暗殺行動甚為荒謬,往往是沒有嚴格訓練的熱血青年一時衝動就幹,和小說裡一群大學生演話劇轉成情報工作者一樣。汪政府和重慶政府之間互通款曲,私下往來的曖昧情勢,也更添了那個年代的價值錯亂。其實,不管是鄺裕民、老吳和老易,看似立場不同實則都走在同一條不歸路上,李安說今天的鄺是明天的老吳,今天的老吳當然也就可能是明天的易先生。那鼠相的後面不也曾是掛在易先生書房牆上的那個英挺青年嗎?
問:讓每個人物的情貌清楚浮現,當然是電影劇本的重要工程,從結果論來看,看完電影,確實發現妳穿鑽進了張愛玲的文字底層挖出了她埋在其中的情緒與含意,讓演員演出了各種必需交代的心理轉折細節,其中,有關王佳芝的身世和心情,你就自行加了不少料,讓我們看到了她和父親的矛盾心情,也暗示了她想要前往英國的心理,為什麼?
答:我們增加的部份有許多是張愛玲個人的生命脈絡。
當我們在摸索王佳芝,尋找她的身影時,幾番尋思,感覺在這世界上,似乎沒有比張愛玲更像王佳芝的人了。真實生活中,她嫁給胡蘭成,背負上文化漢奸的罪名,即使真事隱去,但是港大的生活經歷,戰亂中沒有家庭與親情的描寫,孤單的和幾個話劇社同學相依相伴,一次話劇體驗讓她綻放青春的光芒,還有那些喃喃自語的心情,只覺眼前走過來的是一個王佳芝、走過去的是一個張愛玲的背影。
小說中沒有交代王佳芝和家人的關係,所以我就把張愛玲的身世揉進王佳芝生命裡,張愛玲的母親從小就離開她到法國去念書,她也感受不到父愛,父親的再娶也讓她痛哭,她一直想要去英國念書,但是命運總是唾手可得的時機就翻盤不見了,先是通過了倫敦大學的入學考試,卻因為歐戰爆發,去不成英國,只能轉往香港大學就讀,就在她爭取到全額獎學金,甚至可以保送到英國念大學時,又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泡了湯。參考張愛玲的故事,替王佳芝添加入她對父親的愛恨情結,也找一些她對易先生這樣的男人某種心理上的投射。另外,則是張愛玲的文字處處令人費解。
王佳芝發動暗殺行動前打了電話給鄺裕民,交代訊息之後,張愛玲卻突然來了一句「片刻的沉默」。這個突然的停頓到底在暗示什麼?她是在躊躇遲疑什麼呢?關鍵時刻突然感到對鄉音的依戀,還是對發出鄉音的那個人的依戀,你看幾百次小說都會記得在電話進行中有一個點如同唱片跳針一樣在同一處重複發生,再往下探索,愛情的DNA彷彿就在其中。(待續)

重建張愛玲廢墟(下):專訪《色∣戒》編劇王蕙玲


「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占有」。(博偉/提供)
◎藍祖蔚
問:除了拆解,你也做了不少新建工程,話劇社的這段社團歷程就是重要的樑柱,夏天的暗殺行動是稚嫩的練習曲,回到上海,才是正式的殺人劇演出,只是最後的觀眾只剩下易先生一人,不過,戲夢人生的對照關係,就是《色∣戒》電影很重要的論述架構。
答:是的,李安一直很希望有人能從表演這個層次上來看《色∣戒》。不只是「戲假情真」這個層次,而且進入到演員從投入到著迷的歷程中,檢視演員人生的「真與假」、「實與虛」。
鄺裕民這個角色其實有李安自己青春期的投射在裡面,光是名字就讓人有學生王子的夢想和期待,受過教育,人又長得白淨清爽,不時還有熱情衝動,是天生的領袖,容易讓女生傾心,願意為他do something ,甚至do everything,王佳芝剛開始的感覺無非就是如此吧。所以李安在拍片時才會一再提醒攝影師一定要拍出青春學子的純真、青澀和慘淡情懷,因為李安自己當年就是因為那樣既燃燒又投入的話劇經驗,才知道自己一輩子都是要為戲而生的,這也是當鄺裕民一叫「王佳芝,你上來」時,她的精氣神都被喚了出來,就再也回不了頭的感覺一樣。
王佳芝被叫上樓,就得演起麥太太這個角色,就得為戲而生,為戲而在,當戲劇的需求與人生起了這麼緊密的連結之後,所有的犧牲都不算什麼了,她可以不顧一切拆毀眼前的障礙(包括沒有性經驗),唯有如此,才能蹦出新生命來。小說中說「她倒是演過戲,現在也還是在台上賣命」,張愛玲就這麼淡淡兩筆,王佳芝人生的不同舞台和戲碼都提點了出來,我和李安就得努力寫出她筆下暗藏的心意了。
問:你曾經說過好的劇本是「讓人心動,有真誠、純粹的情感」,在重塑王佳芝、易先生和梁閏生等人的過程中,確實讓這些角色的人味更加顯揚,但是改編小說時,最大的挑戰卻在於是否忠於原著,你原本拆了張愛玲的小說,然而重組後卻和原著小說的結構差別不大,為什麼?
答:我的第一稿劇本完成時,其實時空跳動得比原著更厲害,我刻意要讓時空前後亂跳,但是李安一句:「這故事沒有這麼艱難,還是要讓觀眾看得懂。」就讓我又回到張愛玲的原始架構裡了。只是再回來時,腳已經比鞋子大了許多,也不再局限於小說現有的內容了。
我始終記得李安有個很重要的理念: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就在人,劇本最重要的工程就於如何分析角色,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他曾經說過:「我只在乎人,我的鏡頭只服務演員。角色人物的感覺出不來,一切都是空的,玩再多的鏡頭變化都是沒有意義了,唯有人物刻畫得繁複多層次,角色才會活潑鮮明。」
我的初稿劇本往往會加很多註解,說明很多的環境心理細節,因為深怕別人看不懂,但是李安最終會像榨甘蔗那樣,汁有了,渣就吐掉了,他要的就是最好、最精采的東西。
劇本成形後,他會把我加上去的那些描述都拿掉,讓演員或工作人員都能有更繁複的觀點來看故事,尋找其他的表達方式,讓大家有更多的選擇,這就是好電影的魅力所在:留給大家更多的想像空間,例如終場前老易坐在床上交代易太太說話小心點,他的表情有太多的痛與不捨,可是易太太什麼也沒問,轉身就走了,老易和王佳芝的關係,易太太到底知不知情?看完電影後,大家都會低頭盤算著沒有說出來的陣陣暗潮,這個時候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交流互動就完成了。
劇本提供了心理脈絡,最後還是要導演用意象來傳達意境,最後副手交給易先生那顆鴿子蛋鑽戒時,易先生脫口而出:「那不是我的。」嘴巴硬歸硬,形勢危殆歸危殆,但是晃動的鑽戒,卻讓他彷彿想見了王佳芝。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完《色∣戒》毛片時,只能告訴李安,我十指冰冷。
問:李安的《色∣戒》,電影最忠於原著的戲是哪一場呢?
答:封街的那場戲。我感覺李安重搭起舊上海的街景,讓那輛三輪車可以來回穿梭,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因為那就是李安和張愛玲的光芒交互輝映的一刻,也是我每看必落淚的一場。
我們在改編〈色,戒〉的過程中,一直在衝破禁忌和框架,也從張愛玲和胡蘭成的著作中挪移了不少素材(註:例如易先生和王佳芝在日本居酒屋幽會,提到日本歌太悲,意謂日本將亡的那一段,就出自胡蘭成《今生今世》中的〈民國女子〉中的張愛玲談話),但是只有封街這場戲是李安對於原著的描述一個字也不肯輕易放過,從綠屋夫人服裝店玻璃櫥窗裡的「蝙蝠袖爛銀衣裙的木美人」,到紙紮的紅綠白三色小風車到吹哨拉繩封街,一個快踩,一個目顧,千頭萬緒的慌亂迷亂盡在其中,當車伕回頭對王佳芝笑,一句:「回家。」頓時就讓人覺得好奢侈的一問,什麼是家?回哪個家?回誰的家?真實的王佳芝是哪裡去也不了的。
問:你們也很會吊觀眾胃口,就在那三輪車上,王佳芝摸出了藥丸時,心頭在盤算些什麼呢?她可以一死了之,結果沒有,她在等待什麼呢?
答:劇本只是提供了磚頭和水管,任著導演去施工,既要呼應前面的脈絡,同樣也要開啟接下來的機會,那時候的王佳芝也許還有點活在希望中,也不確知封街之後會如何。她還沒有脫離麥太太的角色我猜想,任務並沒有完成,她也未必相信老易會殺她,種種無盡的可能,甚至以為或希望同學們都沒有來,只有她傻,一個人如此奮不顧身。
問:編劇過程中,最辛苦的是什麼工作?
答:找出張愛玲原著中的關鍵字。
例如張愛玲用了「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占有」來形容老易與王佳芝的關係,好比「虎與倀」,就得深入研究一再反芻,常說「為虎作倀」簡單說就是虎大王愛吃人,人死了就成了倀,成為虎大王役使的手下,會幻化成人形繼續找更多的人來填飽虎大王的肚腸。張愛玲用這句成語來解釋占領者和受奴役的人之間的關係,當然極為貼切,一方面適用於日本侵華時期的漢奸行徑,多少人心甘情願地為征服者服務盡忠?另一方面卻也適合轉化成為老易與王佳芝的關係,真誠鮮活的王佳芝,讓原本已經心死的老易重新活了過來;原本已經槍決死了的王佳芝,卻永遠活在他的心裡,你不免要問:那到底誰是虎?誰是倀?誰是人?誰是鬼?
我們的編劇過程真的就像是《世說新語》,在既定的詞句中翻找出主角的個性脈絡,例如老易的工作就需要從動物性的理解,他本性像狼,為了生存,為了工作,刑求殺人都是必要的手段,狼在黑暗裡獵食,然而初會王佳芝他卻坦言他怕黑,為什麼?或者怕黑本身就是誘餌,更引王佳芝隨他往黑處去。遇見了王佳芝,讓他做為人的那一部分漸漸給喚了出來,戲假情真到這裡就有了多重解讀,老易的痛苦與撕裂,到底是要做人或做動物?還是動物再度還魂成為人?就構成老易角色的複雜性了。
問:這種動物性的矛盾,也就具現在三場床戲中了?
答:是啊,李安是試圖從床戲中說一點人生哲學。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一開始的強橫凌虐,是在展示老易雄性主宰優勢的心情;後來的體位變化,則兼具了男性情緒扭曲以及女性身心變化,主客易位的複雜關係,李安試圖從人體美學讓人們看見,以及情欲人生因而有了對照與對話。
李安用「走過地獄」來形容自己的拍戲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人的身體何等尊貴,又包含著多少的禁忌,展現身體就蘊含著巨大的驚懾,其次在肢體的動作細節中又要窺見角色的內心變化,直到現在我仍能夠每次都從這幾場戲中看見新的東西,它很微妙,與我們自己心展開的程度有關,真是不可說。
問:李安用了電影《桃李劫》的主題曲〈畢業歌〉來詮釋抗日期間熱血青年的節操,歌詞中:「我們是要選擇『戰』還是『降』?我們要做主人去拚死在疆場,我們不願做奴隸而青雲直上!」剛好用來對照話劇社同學的鋤奸行動,至於〈天涯歌女〉的清唱更是委婉深情,你們怎麼想到用這些音樂的?
答:李安有很多的音樂素材選擇,透過歌曲來串連時代的感覺是必要的行動,不管今天還有多少人知道〈畢業歌〉的時代背景,那個年代的人唱那個年代的歌,就有那種氛圍。
《色 ∣戒》的另一個功能當然就是讓那一段被時光淹沒,很少人再去觸及的抗戰/漢奸歷史,有了讓年輕人重新審視及認識的機會。那段〈天涯歌女〉其實是李安的神來之筆,女人對特工人員一直都只是玩物,玩過了就得死,但是李安卻能用這首曲子讓觀眾看到漢奸墜入情網的過程,湯唯的小曲唱得好,完整唱出了女人憐惜男人的心情,一切就像小說中所寫,王佳芝看著燈光下的老易,「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那種愛還帶著占有,憐惜中還能成全的微妙情愫,都完全捉到了。
問:你懂麻將嗎?牌戲寫作困難嗎?
答:我不會打麻將。參考一些牌經不難,術語現成都是,但劇本要做的就是呈現每個角色手與心的互動關係,李安要求的牌戲精神是讓觀眾「不要因為沒有(麻將)知識而被遺棄」,我寫完了戲,自然還需要有麻將專家來設計適合的牌戲內容。
我的心思反而擺在牌局上的人,小說中為什麼要突顯馬太太,她的三克拉鑽戒是誰送的?王佳芝為什麼會認為她在吃味?為什麼易太太又要對王佳芝特別好?所以,這場牌戲其實是講四個女人的政治,眼神勾一下,手指晃一下,都有深意,因為情婦之間最在乎排名了,老易好色,會不會四個女人都是他的女人?鑽戒的比量,不就意謂著他們的身分排名?想起以前的富家大太太最愛把家裡的女人都集中在牌桌上,便於集中管理,才不會出亂子,易太太會不會就是這樣?想想外國觀眾看不懂,也只能是遺憾了。
拍牌戲最辛苦的反而是工作人員,場記要清楚記下每張牌的位置,現場有兩副牌,一副是演員在打,另外則是場記照著排,一旦牌一推一洗,換個鏡頭再來拍,每張牌的位置都要對,於是他們還發明了鏟牌的鏟子,牌一推倒,替代的新牌就鏟補上來好連戲,真是辛苦又好笑的。
問:談談你和李安的合作因緣吧!
答: 1992年,徐立功先生籌拍《飲食男女》時,丟一個故事大綱給李安,李安說找不到編劇,徐立功就直接找上我了,我只花了一個禮拜時間趕出劇本,急著要先送輔導金,沒想到李安看了之後哈哈大笑,許多劇本之中的古怪幽默和暗示細節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後來他回台北約我到紫藤廬聊天,一聊就是十二個小時,兩人好像已經認識很久感覺,在我心中,他就像是自家大哥一樣,親切又能在戲劇寫作上提攜指點我。
我沒有受過學院訓練,創作上只能說是匹野馬,也不特別愛鑽研電影(年輕時其實是因為看了會怕,不知才不怕,鳥兒就是不知,所以才會無憂無慮地站在高壓電線上高歌),李安常要我做類型電影研究,他說看不到前輩已經整理出來的遊戲規則,就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去走,總是危險。要懂江湖規矩,這像是李慕白的口氣。
提到《臥虎藏龍》,劇本我只是幫忙,原本故事要寫的是俞秀蓮和玉嬌龍兩個女人之間的感覺,李安一直在磨劇本,到了開拍前三、四個月,一切都已經箭在弦上了,他來找我,我想我是在結構上幫了一些忙,原著小說中沒有著墨李慕白和玉嬌龍彼此勾纏的戲,但電影需要將這兩個武學上旗鼓相當的對手連結起來,一種降服與臣服的關係無論在武打或愛情上多了幾層交織的含意。
李安往往有他獨特的影像力量去傳達某一種難以言明的複雜關係,我記得竹林戲就是經典,他先有竹林的意象設計,然後要我去寫男女之間的對白與互動,我就會進一步問他竹林的意象與內涵到底代表什麼,竹子有曲線力度,人踩在竹林上就有施力與反作用力的互動關係,一人動,就會連動到其他人,既是武學功力的展示,同樣也是男女愛情的暗示象徵了。
這次的《色∣戒》劇本亦是如此,張愛玲的原著就是淡淡幾筆,隱諱得很,張愛玲眼在制高點,心則在人間,她的文字帶著一股悠悠仙氣,讓人打不到摸不著,也像一縷精魂,沒有起沒有落,沒有句號與逗點,精煉至極,其實她是挑剔自己到沒有人可以再挑剔她的地步,我們隨著文字底閃爍的光芒下探,才發覺那麼短短一篇小說竟然黑到深不見底,文字的後勁更是震動了我們的五臟六腑,回想起這些年,我做張愛玲傳記到改編〈色,戒〉小說,一切真有鬼使神差的神奇感覺了。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2007年10月8-9日。

關於《色│戒》四

張小虹的評論值得一看。

大開色戒:從李安到張愛玲

張小虹  (20070928)
在西方電影圈開玩笑,要害一個導演,就叫他去拍莎士比亞,不僅因為莎翁經典深植人心,朗朗上口,不易討好,更因莎劇字字珠璣,意象豐滿,若是拆了叫演員一字不漏朗讀一遍,又叫攝影機用影像畫面拍攝一遍,沒別的話,就是畫蛇添足。
若是換了在華人電影圈開玩笑,要害一個導演,最好是叫他去拍張愛玲。從1984年香港導演許鞍華找來周潤發、謬騫人拍《傾城之戀》,就是一連串災難史的開始,其中稍稍及格的,只有關錦鵬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多虧了導演的敏感細膩,演員陳沖紅玫瑰的精彩詮釋和藝術指導朴若木的美術構成,總算抓到那麼一些些老上海的氛圍、張愛玲的底蘊。
這回李安要拍張愛玲,真是讓所有李迷與張迷又愛又怕受傷害。兩個大難題,張愛玲怎麼拍?前面的例子可以說是拍一個死一個。老上海怎麼拍?十年來的上海熱,從台北、香港一路延燒回上海,早已讓老上海的影像熟極而爛,要不落入窠臼套式,難上加難。又是月份牌,又是老旗袍,又是黑頭車,往往不是不夠真實,而是所有的真實都已過度曝光成了超真實,更別提還有那廂王家衛透過香港所折射出來的老上海懷舊風格,難以揮去。
但李安還是拍了,拍出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張愛玲,一個恐怕連張愛玲也覺得驚心動魄的《色,戒》。若是按照慣常的文學電影讀法,當然是從張愛玲到李安,從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到李安的電影《色,戒》,前者是「原著」,後者是「改編」,再東轉西繞兩相比對一番,談的終究還是是否忠於原著的老問題。這樣的談法既不尊重文類的基本差異──小說是用文字講故事,而電影是用影像講故事,更是讓「原著」成為終點而非起點,讓影像的再次創作,淪為文字的重複敘述。
所以我們要反過來說,從李安到張愛玲,這種違反常識的先後時序倒置,就是要讓我們跳脫「改編」的魔咒,真正看到影像創作的爆發力。李安的《色,戒》拍出了張愛玲寫出來的《色,戒》,李安的《色,戒》也拍出了張愛玲沒有寫出來的《色,戒》。李安的厲害,李安的溫柔蘊藉,打開了《色,戒》藏在文字縐褶裡欲言又止卻又欲蓋彌彰的《色,戒》,李安是在張愛玲的文字地盤上,大開色戒。
肉體情慾的暴亂
電影《色,戒》從片子一開頭,就充滿了強烈的懸疑緊張氛圍。李安成功地運用了兩種語言的加成,一種是快速剪接、局部特寫的電影鏡頭語言,一種是爾虞我詐、各懷鬼胎的華文牌桌文化語言,只見易公館麻將桌上一陣兵慌馬亂,玉手、鑽戒、閒話交鋒的影像雜沓,一時間難以分辨是誰的手拿著誰的牌,搭著誰的話,碰了誰的牌,吃了誰的上家,胡了誰的莊。這種電影語言與文化語言的完美搭配,讓《色?戒》從一開場就引人入勝,讓觀眾立即進入懸疑片的心理準備狀態──不確定中的焦慮與興奮,也讓《色,戒》同時擁有了電影語言、電影類型的「全球性」與特定華文殊異文化的「在地性」。
於是有時車子開在路上,你會錯以為是希區考克的懸疑諜報片,一會又以為是五○年代的黑色電影,轉個身卻又像是老好萊塢的浪漫通俗劇。李安不愧是李安,這種運「鏡」帷幄的大將之風,穩健中見細膩,平凡中見功力。只有李安才有這等電影語言的嫻熟,這般電影類型的出入自如。於是《色,戒》從快到慢的影像節奏,配合著由外到內、由表面練達油滑的交際人情到赤身裸體接觸的心理掙扎,給出了一個完全「去熟悉化」了的老上海,法國Alexandre Desplat幽沉的電影配樂,墨西哥Rodrigo Prieto光影層次的攝影,再加上香港朴若木平實而不誇張不過度風格化的美術構成,讓鏡頭前的「老上海」有一種特意搭構出來的「假」,假得既熟悉又詭異、既本土又異國、既真實又如夢境,假得恰到好處,假得正好假戲真做。
但這些鏡頭語言與文化細節掌握的成功,只能讓《色,戒》從一部中規中矩的電影,升級成為一部上等之作,而真正讓《色,戒》可以脫穎而出成為一部上上之作的關鍵,就在《色,戒》最受爭議的大膽露骨床戲。有的導演拍床戲是為了噱頭與票房賣點,有的導演拍床戲是前衛反判的一種姿態,《色,戒》中的床戲卻是讓《色,戒》之所以成立的最重要關鍵。李安的尺度開放,不在於讓梁朝偉與湯唯全裸上陣,而在於第一場床戲就用了S/M「虐戀」作為全片床戲的基調。原本明明是麥太太按捺下易先生,走到較遠的椅子邊,打算演一齣寬衣解帶的誘惑戲碼,哪知易先生一個箭步向前,扳倒大學生王佳芝偽裝的麥太太,抽出皮帶,綁住她的雙手,推倒在床上,強行進入。這種突如其來、反客為主的暴烈,嚇壞了業餘玩票的女特工,當然也嚇壞了戲院裡正襟危坐的觀眾。有必要這樣S/M嗎?就劇情的合理度而言,S/M凸顯了易先生作為情報頭子的無感,必須藉由如此暴力的強度,才能在獵人與獵物、掌控與被掌控、佔有與被佔有的肉體權力關係中,既重複也紓解各種血腥刑求所造成的內在扭曲。
但僅以這樣的角度去理解《色,戒》中的S/M,絕對是不夠的。《色,戒》中的S/M,除了要展現權力的掌控,「行房」作為「刑房」的一種扭曲變形,除了要徹底摧毀既定的道德體系與價值系統,更是要在逼搏出身體暴亂情慾的最高強度中,展露出身體最內部、最極端、最赤裸、最柔軟的敏感與脆弱,這樣的「性愛」才有「致命性」,會讓人在最緊要的關鍵時刻,一時心軟憐愛而迷迷糊糊地賠上了性命。在片中這樣的「致命性」,讓女大學生王佳芝茫然困惑,無助卻又迷戀,一次鼓起了勇氣,向同學鄺裕民與重慶派來的上級指導員老吳坦承自己的無法把持,越往她身體裡頭鑽的老易,就越往她心裡頭鑽。這露骨的不吐不快,讓兩個大男人目瞪口呆,無言以對。他們不懂也不能懂,易先生與麥太太則似懂非懂,卻深陷其中,欲仙欲死。身體的交易,帶出了情慾的高潮,而體液的交換,帶出了靈魂的交纏。於是幾場重要的床戲,透過鏡位、景框與剪接的精準安排,透過梁朝偉與湯唯的投入演出,我們看到的不再只是肉體橫陳,不再只是變換中的姿勢與體位,而是那種擊潰所有防線所有自我保護後無助的肉體親密貼合,有如嬰兒般脆弱捲縮的相互依偎。這是王佳芝的「意亂情迷」,也是易先生的「易亂情謎」。動盪大時代中的徬徨無助,都轉化成情慾強度的極私密、極脆弱、極癲狂。《色,戒》中情慾影像的強度,傳達了極暴戾即溫柔,極狂喜即致命的無所遁逃。
「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
然而如此這般肉體情慾的暴亂,會是張愛玲嗎?短篇小說《色,戒》成稿於五○年代,張愛玲多次大修大改,一九七七年發表於《皇冠》雜誌,一九八三年收錄於《惘然記》出版。二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張愛玲究竟琢磨出怎樣一個版本的《色,戒》,來鋪陳涉世未深的天真女大學生,下了台沒下裝,想演一齣美人殺漢奸的戲碼,卻因自己一時的意亂情迷而功敗垂成。這其中的反諷我們懂,張愛玲用色與戒之間的逗點,疏離了我們慣常對「色戒」等同於「戒女色」的認知,《色,戒》既是美色與鑽戒的連結,也是本應由男漢奸犯下的色戒轉移到了女特務自身所犯下的色戒,色不迷人人自迷,美人計中的美人反倒中了計。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曾說,「一個女人上了男人的當,就該死;女人給當給男人上,那更是淫婦;如果一個人想給當給男人上而失敗了,反而上了人家的當,那是雙料的淫惡,殺了她也還汙了刀」。就這點觀之,王佳芝想給漢奸當上卻上了漢奸的當,就算迷迷糊糊給槍斃了,似乎也難博得同情。
但小說《色,戒》中有破綻,有陷阱,因為其中所涉及的真正緣由與轉折我們卻不懂,好好一個女大學生為何會愛上一臉「鼠相」的中年漢奸,為了粉紅鑽戒而感動?為了任務不惜失身而懊惱而混亂而尋覓救贖?是人海茫茫無依無靠的戀父情結?還是單純因為燈光下易先生的睫毛有如「米色的蛾翅」而生出溫柔憐惜之心?就第一個層次而言,我們不懂是因為張愛玲讓王佳芝到死也沒弄懂自己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但就第二個層次而言,我們不懂是因為張愛玲也不懂,或者不想完全弄懂,而盡在文字裡穿插藏閃。而小說《色,戒》的文字猶疑,正是電影《色?戒》影像游移的最佳切入點,讓李安拍出了張愛玲沒有寫出來的《色,戒》,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打開文字的縐褶,用影像探訪文字的潛意識,那不乾不淨不徹底的情慾糾纏。
因而看完電影《色,戒》後,再回過頭來看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就懂得李安懂得張愛玲懂得卻沒說清楚講明白的那個部份。小說中三處曲筆,隱隱帶出王佳芝與易先生的肉體曖昧情慾。第一處點出王佳芝逐漸豐滿的乳房,「『兩年前也還沒有這樣嚜,』他捫著吻著她的時候輕聲說。他頭偎在她胸前,沒看見她臉上一紅」。第二處則是兩人共乘一車,「一坐定下來,他就抱著胳膊,一隻肘彎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滿的南半球外緣。這是他的慣技,表面上端坐,暗中卻在蝕骨銷魂,一陣陣麻上來」。短短幾句,強烈的身體官能情慾,明說是易先生,又暗指王佳芝,十足曖昧。第三處則是一連串正經八百的引述,先以一句英文俗諺「權力是一種春藥」,作為王佳芝自我心理分析的開場,接著又引諺語「到男人心裡去的路通到胃」,指男人好吃,要掌握男人的心,先要掌握男人的胃。但真正要帶出的重點,卻是緊接在下面的那句「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
此驚世駭俗的話語既出,防衛機制立即啟動,百般遮掩,先是考據此語出自某位民初精通英文的名學者,曾以茶壺茶杯的比喻,替中國人妻妾制度辯護(暗指辜鴻銘),接著又執意不相信名學者會說出如此下作的話語,再接著質疑是什麼樣女人的心會如此不堪,要不是「老了倒貼的風塵女人」,就是「風流寡婦」,並以自己做為反證,為達成任務而跟同學梁閏生發生性關係後,就只有更討厭他的份。但否認後的否認,曲筆後的曲筆,又回到了核心問體的揭露,「那,難道她有點愛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的說不是,因為沒戀愛過,不知道怎麼樣就算是愛上了」,就這樣一路由性逃到了愛,又由愛逃到了缺乏經驗無從評斷。有答案了嗎?當然還是沒有答案,但依舊不忘加上一筆,再次撇清關係,「跟老易在一起那兩次總是那麼提心弔膽,要處處留神,哪還去問自己覺得怎樣」。此地無銀三百兩,我王佳芝可不是喜歡驚險刺激、耽溺於魚水之歡的女人。
但我們必須說整篇《色,戒》中最大膽最下作最荒唐的一句話,就是「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也是張愛玲要一再撇清、一再否認的一句話,當然也就成了最富玄機、最深藏不露的一句話,而好巧不巧,李安的《色,戒》就拍足了這句話,提供了不僅女性版本的王佳芝,也提供了男性版本的易先生(男人的心終究不是通過胃的問題)。《色,戒》的曖昧不僅在於忠奸難分,更在於情色難離,沒有大徹大悟,黑白分明,漢賊不兩立,沒有情是情,色是色,作戲是作戲,真實人生是真實人生。張愛玲冷眼嘲諷了愛國的浪漫與幼稚, 卻又在民族大義的框架下,偷渡小眉小眼、小情小愛的諜報版性幻想,但在帶出身體情慾真實困惑的同時,還是點到為止,非禮勿視。李安則是靦腆探問「色易守,情難防」的無解,只因色就是情的後門,鑽到身體裡的就能鑽到心裡,色與情一線之隔,一體兩面,而《色,戒》之所以驚心動魄,就是在那肉體纏縛中,動了真情。
小說中的結尾,易先生為求自保立即處決了那群大學生,事後想起王佳芝,尚不免自鳴得意,說她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電影中的結尾,那群大學生被帶到空曠的南礦場,一字排開的大遠景,沒有慷慨赴義,引刀成一快的「悲壯」,只有一種無情大時代青春生命的「蒼涼」,又可笑又可憐,臨到盡頭都還迷糊的悲哀。而易先生回到家中,面對王佳芝的空床,廳堂裡喧譁談笑聲依舊,只是暗影遮黑了他的雙眼。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冷,讓易先生終究旁觀者清,李安溫情,讓易先生依舊當局者迷。在這一點上,張愛玲畢竟是張愛玲,李安畢竟還是李安。

◎資料來源:中時人間副刊

Sunday, October 21, 2007

關於《色│戒》三

下文轉載自:【大公網訊】。
陳文茜的看法,跟我這個月來參與《色│戒》讀書會歸納的觀點頗為接近(指原著小說)。
【大公網訊】張愛玲於1995年9月病逝洛杉磯公寓,活了74歲。
知名媒體人陳文茜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說,這位年輕時老把繁華穿在身上的女人,死前竟頭髮鬢白稀疏,零亂的衣著像搭錯顏色的唐人街老太太。她最後一張公開照片,攝於時報文學獎得獎時,文學獎狀子卷成一卷軸相,愛玲姑娘憔悴又遲暮的臉龐依傍著它;沒有了孤傲,也流失了華麗。
擅長戲中戲
她怎麼死的,報導紛亂,只知與她死去身體最近的遺物竟是一條沒什麼牌相的粗毯子;本名張煐,貴族自居,時髦半生,晚年竟這麼走了。
《色,戒》上映後,我們這些張迷終要重新翻閱她的原著小說與因此引發的論戰文字。她比李安擅長文學的技巧,原著把莎士比亞以來的「戲中戲」符號張馳至了極點;王佳芝因著貪戀舞台上眾人的目光與掌聲,竟而無意中演起了真實人生舞台的間諜戲。她以為這一切與先前舞台上的虛戲一樣,會有落幕的一天,張愛玲用苛刻卻也傳神的筆調寫盡女特務的虛榮與無助。一個出身上海的女人,既假傻又真傻。
在「羊毛出在羊身上」難得的張愛玲親筆論戰文字中,張愛玲談王佳芝「憑一時愛國心的衝動,和志同道合的同學,就幹起特工來了,等於是羊毛玩票。羊毛玩票入了迷,……連命都送掉了。所以《色,戒》里職業性的地下工作者只有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主角的上級首腦雖是正面人物,也口蜜腹劍,犧牲個把老下屬不算什麼。」
張愛玲寫王佳芝演話劇,散場後興奮得鬆弛不下來,那是舞台的魅力。「捨不得他們走」因為王佳芝不願失去她的觀眾,只好天真地大游車河。第一次企圖行刺不成後,王佳芝賠了夫人又折兵,為遠大的目標失去童貞,同學們態度卻相當惡劣,王佳芝疑心上了當。張愛玲寫她因此有點心理變了態,最後首飾店里一動搖,終鑄成大錯。
這是張愛玲,她苛時令人恨地牙癢癢,穿透人性時又讓你不得不生得佩服。她知道人生不是短調,是一首起承轉合不斷變動的長調,愛國、虛榮、犧牲、童貞、鑽戒、愛欲、地位、權力……這些是人生並排的價值,此起彼落。王佳芝以為她投入了一場愛國戲,可是沒了童貞的女人就沒有退路,死後還遭人指指點點呢。
遲來的一切
重閱《色,戒》小說,尤其是張愛玲與「域外人」先生的筆戰文字,我很高興我們現在的社會有比較高也比較廣的歷史距離,看待汪精衛時代的曲折故事。1983年張愛玲發表此篇小說時,還得陷入「同情漢奸」是否政治正確的無趣辯論。
1995年9月我剛從美國回台四個月,出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三個月,張愛玲死當天,我正在民進黨內部與黨籍幹部爭辯「民進黨執政能不能、會不會宣佈台獨?」打開晚報張愛玲的死訊躍然眼前,我丟了一句話「張愛玲都死了,你們吵這些無聊事做什麼?」
匆匆回首,時間竟已過了12年,張愛玲來不及看到《色,戒》開拍,也等不到中國文壇重新評價才情女子。她一生沒有愛,沒有父愛,沒有真正的母愛,也沒有足夠的男女之愛。47歲守寡,人生已離了兩次婚,74歲孤老且貧困地死。
她要活著,今年也八十六了。看著《色,戒》,看著這遲來的一切,真捨不得她走。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
注:【大公網訊】或【大公專訊】為本網即時新聞,非引自《大公報》,敬請留意。
rainbow

陳文茜:兩個顛覆

李安的、而非張愛玲的《色戒》,顛覆了兩個中國人不敢面對的古老戒律。漢奸與色慾。
汪精衛南京政權與侵略者日本人合作,我們的教科書承繼蔣介石史觀,直接稱之「偽政府」。投身汪政府者,皆漢奸,殺了天經地義。李安的電影卻給了漢奸與殺漢奸的人感情。戰火下動盪的大時代,國民黨內被蔣介石鬥垮的政治菁英,殺的殺,逃的逃,投誠屈服皆有之。美男子汪精衛為其中之一,他不甘心自己從此沒了,勾結中國人不容的日本政府,復仇成立南京政權。汪精衛無法預知日後珍珠港事變,這個剛從滿清鑽出來的民國人物,歷經太多政權更迭,以為從此時代日本人天下了。在汪幫人眼中,中國各朝史證明幫外來鬼子做五年事叫漢奸,做五十年事是否就換身為曾國藩或康有為呢?
張愛玲可以看穿漢奸的符號,她們一家都是漢奸,不只先生胡蘭成是當下漢奸,外曾祖父李鴻章也是個為滿清做官的老漢奸;漢奸榮耀了張家,賜給她童年貴族的生活與父親無窮無盡的鴉片煙,整整福了張家三代。
李安顛覆漢奸,卻很苦。他們家「一門忠烈」,且至今如此。李安溫暖與銳利俱存的理性感性,逼得他跳出蔣介石教科書的史觀,重新看待1942年的汪「偽」政權。或許李安未能得知男主角「易先生」的最終下場,否則他會更大開色戒。1942年他親手批公文槍決了放他一馬的女大學生王佳芝,1943年「易先生」原名丁默邨者,依史料曾回頭投靠國民黨,當起重慶國民政府布建的地下情報員;1945年抗戰後他一度被蔣介石任命為「浙江省長」,為其看住老家浙江;1946年蔣大勢底定開始算老帳,拔自己人,清他人;儘管陳立夫、戴笠等老長官均曾為丁默邨奔走法庭作證,1947年蔣介石還是一句話「殺了他」,連公文都免批,丁即刻被槍決。這是龍應台的考證,連載《色戒》未完成的後一篇,告訴我們戰亂的大時代,人人都無情。「易先生」為自保,那麼無情地處決放了他的女大學生;五年後他遇見比他更無情的統治者,照槍決了他。
漢奸色慾當禁忌
戰亂的大時代裡,人比賽無情,比賽精打細算,愈無情的活得愈久,愈贏得最後勝利。蔣介石的軍統局在抗戰前後殺了無數異己,上海申報老板史量才,著名文人聞一多,甚至宋慶齡的總幹事等。這串名單沒有一個是漢奸,沒有一個該殺,他們忠於國家,卻對抗獨裁者蔣介石,因此掉了命。
對一位生在國民黨傳統下的孩子,理解這些複雜的歷史,是太痛苦的過程。李安「近鄉情怯」,他想知道和他一起長大且分享相同「假歷史」的台灣人,是否能接受他「漢奸」概念的有情顛覆?
在戰亂中,人人徬徨無助,那怕誘姦,都可轉化成為極私秘、極矛盾、也最顛覆的情慾慰藉;這是李安的第二個禁忌。李安花了最大的篇幅,構築兩場主戲,牌桌與床。前者是精心算計;後者是逃避。國仇、家恨、權慾、情慾、寂寞,精心算計…,一切的極端既糾結又親密依偎。張小虹寫了一篇談李安最好的文章「大開色戒」,她點出李安如迴紋針般的肉體橫陳,是有目的的。其實John Lenon 曾在著名的女攝影師入鏡下,做過相同姿勢。那一刻人擊潰了所有世間防線,回歸於母親的子宮,有若嬰兒,在彼此肉體的慰藉下,戰火遠去。最真實,也最不真實的一刻,於是發生了。
色慾與漢奸是李安畢生的兩個禁忌,也是我認為他哭著拍完色戒的情緒掙扎。
世間之情,即使有時是真的,但也就那麼片刻;世界之壞,就算免不了最後的殘酷結局,卻也未必真的那麼壞。
(本文發表於蘋果日報《我的陳文茜》,2007年09月29日
rainbow

陳文茜:為什麼王佳芝拒絕不了鑽石?

張愛玲一生參透許多事,她在自己與世界之間,構築了一道拒絕誘惑的牆。張愛玲少女時期撰寫的故事中,筆下的女子早已拒絕了許多事物;愛情、身體健康的丈夫、親情與地位。張愛玲的「色˙戒」因著電影又成話題,女主角王佳芝為了國家,命和貞操都可以不要,卻唯獨抗拒不了「鴿子蛋」粉紅鑽戒。愛情情慾本來還似有若無,直到那顆蠱惑的粉鑽出現為止。剎那間,一切人生的價值順序,確定起來;剎那間,男人易先生的漢奸形象褪去了,愛情的召喚油然而生。
為鑽戒而亡者眾
為了那顆鑽戒,王佳芝竟然什麼忠誠、任務都不要了;但也為了那顆鑽戒,王佳芝命也掉了。
歷史上為鑽戒而亡的人,豈只虛構的王佳芝,太多了。不分男女,無分貴賤,凡搶奪寶石的小偷、騙子、商人、江湖術士,貴族曾為鑽石而戰,拿破崙士兵曾為鑽石而亡,足寫千本鑽石身亡錄。
鑽石為何如此迷人?張愛玲在她的原著中,先安排一場麻將戲,麻將桌上女人的手成了唯一會動的主角,而裝扮主角的就靠手上的鑽戒。王佳芝在第一場與富太太們打麻將的戲中,手中戴了一只不起眼的翡翠,王佳芝因此深覺自卑。
鑽石等同高價貨幣,卻又連結愛情意念;帝王的皇冠少了它,無法宣示至高的權力;歷史上它曾被拿來磨成粉當毒藥,現在平凡夫婦用它來象徵愛情永恆。鑽石,它的名字是多重的概念,它小而容易轉手,耀眼因此可獲得各方聯想,重要的是它值錢,而且愈來愈值錢。
所以張愛玲筆下的女人,參得透許多誘惑,卻參不透一只鑽戒。
鑽戒一只即可切割成上百琢面,不同光線下,它散發不同色澤。它預告愛情又預告權位、更預告價格的擁有;它小小的,藏在人們的心裡,把人性中的貪婪欲望包裝的既美麗、璀璨奪目又理直氣壯,沒有人會因擁有它而自慚形穢。
鑽石出現於人類的歷史,先從良善的宗教用途開始,等到文藝復興後切琢工匠等技藝大為發達,它瞬間從良善轉為邪惡,成了又美麗又蠱惑又瘋狂又血腥的魔幻之石。
帝俄女皇未受蠱惑
鑽石可以收買任何女人嗎?
俄國凱薩琳女皇恐怕是一個與「王佳芝」相反的例子。歷史上最著名的鑽石之一「奧洛夫」鑽石,從孟加拉、英國、亞美尼亞、最後輾轉落入俄國人奧洛夫手中。奧洛夫伯爵長得風度翩翩,他愛上了凱薩琳女皇;為了向她求婚,買下89.6克拉的絕世美鑽。沒錯,89.6克拉,比「王佳芝」的鴿子蛋粉鑽足足大了 15倍。聰明且自信的女皇,收下了伯爵的鑽石,鑲於國王權杖中,卻什麼口信也不給求婚的伯爵。奧洛夫最終崩潰而死,女皇從近90克拉的鑽石中,既沒看到愛情,也未連結任何無可名狀的感動。她只是收下了半個蛋形狀的西方第一大鑽石,凱薩琳腦海閃過的是,這是俄羅斯大帝國的絕佳象徵。自信的女皇眼中,這美鑽昭顯的只是帝俄的權力。
三千多年前,某日印度中部高原,一名達羅毗荼男子無意間於田裡發現了一顆閃耀奇異光芒的小圓石,他拾起了小圓石,供奉予僧侶;從此人類的歷史,展開了一連串迷惑的鑽石旅程;而且百萬人因此為它身亡。
「王佳芝」只是其中之一。
(本文發表於蘋果日報《我的陳文茜》,2007年10月20日

Friday, October 12, 2007

2007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斯‧萊辛相關新聞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0.12  最新科幻小說《裂隙》 男人 是偶然出現的物種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101200090,00.html
中國時報 2007.10.12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萊辛風格多變 寫作生命力旺盛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101200091,00.html
聯合報 2007/10/12 女作家多麗斯‧萊辛 摘諾貝爾桂冠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86750
聯合報 2007/10/12 文學獎》掙脫桎梏 萊辛寫貓像野獸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4050513.shtml
聯合報 2007/10/12 文學獎》萊辛關注女性議題 直追吳爾芙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4050522.shtml
中央社 2007/10/12 文學獎》得主萊辛 多部著作中譯出版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4050120.shtml
聯合報 2007/10/12 多麗斯.萊辛贏得諾貝爾文學獎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2/4050603.shtml
聯合報 2007/10/12 真正的實至名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2/4050595.shtml
聯合報 2007/10/12 活力洋溢的行動派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2/4050597.shtml
聯合報 2007/10/12 凸顯諾獎的時空錯亂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2/4050599.shtml
聯合報 2007/10/12 諾貝爾文學獎的「高壽之吻」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2/4050602.shtml
聯合報 2007/10/12 一封未投郵的情書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2/4050593.shtml
自由時報 2007/10/12 英女作家萊辛 摘諾貝爾桂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oct/12/today-int6.htm
自由時報 2007/10/12 女性主義表率 批判女性主義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oct/12/today-int7.htm
自由時報 2007/10/12 文學獎最高齡得主 關心年輕世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oct/12/today-int8.htm
蘋果日報 2007/10/12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英女作家摘桂冠 87歲高齡獲獎 興奮:簡直是同花順
http://1-apple.com.tw/apple/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5&ShowDate=20071012&NewsType=twapple&Loc=TP&Art_ID=3894621
法新社 10/11/07 集五十年創作成果萊辛獲諾貝爾文學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1/19/m6gu.html
東森 10/12/07 2007諾貝爾/英女作家萊辛獲文學獎 史上最高齡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1/17/m6kb.html
民視 10/12/07 諾貝爾文學獎 英女作家萊辛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2/11/m6iw.html
中華日報 2007/10/12 英作家黎辛獲諾貝爾文學獎
http://news01.cdns.com.tw/20071012/news/jdxw/096000002007101119303240.htm

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好玩的迴轉壽司小遊戲

愛吃壽司的我,遇到這個小遊戲怎能錯過呢?推薦給大家玩玩唷!手腦並用,超刺激又好玩!

出菜太慢會讓顧客不高興,一會兒壽司食材缺料要叫貨,手忙腳亂之餘,也會包錯壽司,出來一坨屎,客人走了要趕緊收盤子,以迎接下一位客人……常常顧此失彼,不是客人流失,就是得到不滿意評比。但成功達到目標,賺到遊戲訂下的營收金額,卻又很有成就感。 哈!

Come and join me!!

玩遊戲請按此連結


Tuesday, October 09, 2007

Timing is everything

時間對了、感覺不對,一事無成。
感覺對了,時間晚了,一事無成。
一事無成,一事無成,一事無成。
掰掰,我的X。
蝴蝶迷失在天光裡,
沒有細雨,沒有微風,沒有蜜香。
掰掰,我的X。
原來故事的結局一開始就知道了。
吞雲吐霧中,衣香鬢影裡,是他。
是他?
是他!
還是他。
原不該有雲霧,
也不該有1763的如影隨形,
竟可笑。
rose
莊生曉夢迷蝴蝶,
蝶醒雙城覓影蹤,
一東一西終有譜,
瓜熟蒂落始知衷。
rose
歸去,
默默。
一如來時,
悄悄。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關於《色│戒》二

兩篇龍應台寫的文章,很值得一看。在中時新聞資料庫裡找的。最後,補充一篇成英姝的〈《色‧戒》的感傷色慾〉,以及梁良的〈李安憑什麼再擒「金獅」?〉
中國時報 E7/人間副刊 2007/09/17
側記「色戒」 貪看湖上清風文/龍應台
  在那樣的時代裡,你對所謂「忠奸」難道不該留一點人性的空隙嗎,不管是易先生還是丁先生,是張愛玲還是胡蘭成?
  電影的瞬間大眾魅力真的不是文學的慢火細燉可以比的。張愛玲的「色戒」是一篇比較少人知道的短篇;如果不知史實背景,小說本身的隱晦粗描筆法更讓一般的讀者難以入門。李安的電影,卻像一顆來勢洶洶的大火球從天而落,邊落還邊星火四濺,嗤嗤作響,效果是,人人都在談「色戒」,涼涼的小說也被人手人嘴磨蹭得熱了。
  小說裡的漢奸大壞蛋易先生,因為在小說裡被處理得不夠「壞」,當年「色戒」發表時還被評論家批判,覺得張愛玲是非不明、忠奸不分。當時讀了「域外人」對張愛玲的批評,我忍不住大笑。胡蘭成不 早就說過張愛玲的人格特質了嗎?在「民國女子」裡,他這麼看二十三歲的她:「愛玲種種使我不習慣。她從來不悲天憫人,不同情誰,慈悲佈施她全無,她的世界裏是沒有一個誇張的,亦沒有一個委屈的 。她非常自私,臨事心狠手辣。」又說,「愛玲對好人好東西非常苛刻,而對小人與普通的東西,亦不過是這點嚴格,她這真是平等。」
  而且,張愛玲文學作品裡頭最讓人震撼、最深刻的部分,不正是她 那極為特殊、極為罕見的「不悲天憫人」的酷眼。
  如果張愛玲有一般人的「忠奸意識」,她大概也不會在二十三歲時,嫁給了赫赫有名的「漢奸文人」胡蘭成啊。
  易先生在小說裡不夠「壞」,除了張愛玲本身的認知價值和性格,除了她和胡蘭成的極深刻、極纏綿的愛情之外,我看見一個很少被人 提及的角度,那就是,小說和電影之外,民國史裡頭的「易先生」,其實也不見得是個多「壞」的「壞人」。
  易先生的「原型」丁默邨,一九○三年出生,因為陳立夫的舉薦而做了調查統計局第三處的處長,第三處後來撤銷,他就加入了汪 精衛的政府,歷任要職。中日戰爭結束前夕,他是「偽浙江省省長」。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丁默邨被槍斃,罪名是「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判決書裡列出好多罪狀,包括「主使戕害軍統局地下工作人員及前江蘇高二法院庭長郁華、與參加中統局工作之鄭蘋如……」
  這樣的一個「漢奸」履歷,他的死刑不是理所當然嗎?
  不這麼簡單。
  我在德國的雪夜裡翻讀南京市檔案館所保存成書的審訊漢奸筆錄、判決書、種種做為證據的信件、電報、便條等等,慢慢地看出一個故事的輪廓。塵封的史料所透露的真實人生如此曲折,幾乎有血肉模糊 之感,其幽微傷痛諷刺殘酷完全不需要假借文學家之手。
  在鄭蘋如因為刺殺丁默邨未遂而被祕密槍決之後一年,一九四一年,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的陳立夫和丁默邨祕密取得了聯繫,對這位當年被他提拔過、如今為汪偽政權特務頭子的後輩「曉以大義」,指示他應該設法「脫離偽區」,如果不能「脫離偽區」,就當「伺機立功,協力抗戰」。
陳立夫「策反」成功,往後的幾年,丁默邨表面上是傀儡政府的交通部長、福利部長,私底下,他為戴笠的軍統局架設電台、供給情報,與周佛海合作企圖暗殺當時的特務首腦之一李士群,並且配合戴笠的指示不斷營救被捕的重慶地下工作人員。
  這些被營救的情報人員,在審判庭上,也都具函作證,丁默邨和重慶政府的合作是毫無疑義的。而在日本戰敗以後,局勢混亂,重慶政府為了防止共產黨趁機坐大以及新軍閥崛起,又適時而有效地運用了丁默邨這個棋子。他被國府任命為「浙江省軍委員」,這一回,「浙江」前面沒有「偽」字了。
  我讀到戴笠給「默邨吾兄」的手書,戴氏要求丁默邨在混亂危險中「切實掌握所部,維持地方治安,嚴防奸匪擾亂,使中央 部隊能安全接收。」而丁默邨也確實一一執行了重慶的指令。在中央部隊進入浙江之前,「奸匪」已經佔有浙西半片,是在丁默邨進行「剿匪」之後,中央部隊才穩穩地接收了浙江。
  夜半讀史,我揉揉眼睛,困惑不已。
  那麼這丁默邨等於是國民政府招降成功的一名降將,這名降將不曾回到「漢軍」中來披麾上陣,但他留在「曹營」暗中接應,做蘋 果裡的一條蟲,等於是國民政府植在敵營的間諜,其處境何等危險,其功勞何等重要。在戰爭中,隱藏的間諜所發揮的作用絕對不小於沙場浴血的戰士,不是嗎?
  當重慶政府需要丁默邨的協助時,陳立夫和戴笠都曾對他提出保證:陳立夫應允丁可以「戴罪立功,應先有事實表現,然後代為轉呈委座,予以自首或自新」。戴笠則說得更明確:「弟可負責呈請委座予以保障也。」
  好啦,那麼為什麼國民政府在勝利後就殺對它有功的「降將」和「間諜」呢?尤其在早已給予不殺的具體保證之後?問題出在「委座」──蔣介石嗎?
  正在困惑時,陳立夫的回憶錄出版了。於是飛電請求朋友「火速寄《陳立夫回憶錄》來看」。一週後書寄到,郵差從雪地裡走來,鬍子 上還黏著白花花的細雪。我從他手中接過書,一把拆了包裝,幾乎就在那微微的飄雪中讀了起來。
  我竟然找到了答案。
  《陳立夫回憶錄》第232頁(L1):
  丁默邨本來可以不死的,但有一天他生病,在獄中保出去看醫生,從南京拘留所出來,順便遊覽玄武湖……這個消息被蔣委員長看 到以後,蔣委員長很生氣的說:「生病怎還能遊玄武湖呢?應予槍斃!」
  丁默邨就被槍斃了。只因為他從獄中出來,貪看一點湖上清風,被一小報記者認出來,寫上了報。
  啊,我不禁掩卷嘆息。難怪丁默邨的死刑判決書讀起來那麼的強詞奪理,對丁默邨所提出來為自己生命做辯護的種種白紙黑字的有力證據完全漠視。原來,判他死刑的,根本不是一個真正的法院,也不是一部真正的法。
  在那樣的時代裡,你對所謂「忠奸」難道不該留一點人性的空隙嗎,不管是易先生還是丁先生,是張愛玲還是胡蘭成? (本文與最新一期「亞洲週刊」同步刊出)
中國時報 A3/焦點新聞 2007/09/25
如此濃烈的「色」,如此肅殺的「戒」
文/龍應台
「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輪車的牌照和牌照上面的號碼。」李安說。
  我問的是,「色戒」裡老上海街景是如何拍出來的。他說,他的研究團隊下了很深的工夫,而上海製片廠也大手筆地重現了上海老街。
搶救一段灰飛煙滅的歷史
  「建築材料呢?」「也是真的。」
  我已經覺得不可思議了,但是再追一句:「可是,街上兩排法國梧桐是真的嗎?」
  「一棵一棵種下去的。」李安說。
  他提醒我,第二次再看時,注意看易先生辦公室裡那張桌子。民國時代的桌子,他找了很久,因為大陸已經沒有這樣的東西。桌上所有 的文具,包括一只杯子,都費了很大的工夫尋找。
  「你有沒有注意到易先生辦公桌後側有一個很大的雕像?」
  啊?沒有。
  「是鍾馗。搞特務的都會放個鍾馗在辦公室裡。」
  李安並非只是在忠實於張愛玲的原著,他是在設法忠實於一段灰飛 煙滅的歷史。易先生進出的門禁森嚴的後巷,還真的就是當年七十六號特務頭子之一李士群的住宅後巷。
  香港又怎麼拍的?香港的老街根本拆光了,大學生坐電車那些看起來像中環德輔道的鏡頭,怎麼來的?
  「那是檳城和怡保。那裡的街屋和老香港一樣,但是保留得很完整,只是馬來西亞的屋頂是斜的,所以要作些電腦處理。」
戲裡戲外 人生層層交織
  「那電車怎麼來的?」
  「特別做的,真的電車。」
  學生演戲的部分,是在香港大學陸佑堂裡頭拍的。一九一○年代的建築,立在山頭,仍舊風姿綽約。拍學生演戲的那一段,李安覺得全身起雞皮疙瘩,因為影片裡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在台北國立藝專第一次演話劇時所經歷的:大學禮堂的舞台,純真年輕的學生,從演戲裡 頭發揮自己又找到自己的奇異經驗,演完以後大夥興奮地去吃宵夜,空空的街上下著小雨……
  李安在敘述,我看著他的眼睛,很大的眼睛,溫煦、誠懇,但是很深刻。這裡有好幾層的人生和故事交叉重疊了:二十歲的李安和二十歲的王佳芝、鄺裕民,過去的年輕演員李安和現在的年輕演員湯唯。從前和此刻,戲裡和戲外,劇本和人生,層層交織。
  在尋找易先生的辦公桌時,浮現在李安腦裡的是「小時候爸爸會用的那種桌子。」「色戒」在尋找的,是爸爸的時代會看的電影,會哼的歌,會穿的衣服,會擺在書架上的書,還有民國的口音。一口京腔普通話的湯唯得上課改學南方的國語。梁朝偉、王力宏、湯唯上了三 個月的課,要讀「未央歌」、「藍與黑」,要看尤敏主演的「星星月亮太陽」,要聽當時的流行音樂,要讀戴笠和胡蘭成的傳記和作品,要熟悉張愛玲作品裡的每一個字,要進入一個有縱深的、完整的歷史 情境。
現在若不拍就會永遠沉沒
  很深地「浸泡」在那個歷史情境裡,李安說,拍到後來,幾乎有點被「附身」的感覺。「是張愛玲的作品找我,不是我找它。這段歷史,就是要被留下來。」
  「可是他們這個年齡的人距離那個時代,太遙遠了。」似乎說得口都乾了,他喝了一口茶,繼續,「我們這一代還知道一點點,我們這一代不拍這電影,將來,就永遠不可能了。」
  我看著李安。這是香港中環的四季酒店,接近晚上十一點,我突然發現了「色戒」是什麼。
  它是李安個人的「搶救歷史」行動。也許是張愛玲小說裡人性的矛盾吸引了他,也許是張愛玲離經叛道的價值觀觸動了他,也許是小說 的電影筆法啟發了他,但是,真正拍起來,卻是一個非常個人的理由,使得他以「人類學家」的求證精神和「歷史學家」的精準態度去「 落實」張愛玲的小說,把四○年代的民國史──包括它的精神面貌和物質生活,像拍紀錄片一樣寫實地紀錄下來。他非常自覺,這段民國史,在香港只是看不見的邊緣,在大陸早已湮沒沉埋,在台灣,逐漸被去除、被遺忘,被拋棄,如果他不做,這一段就可能永遠地沉沒。 他在搶救一段他自己是其中一部分的式微的歷史。
把張愛玲褪色的膠捲還原
  「話劇團的部分在港大陸佑堂拍,你知道陸佑是什麼人嗎?」
  他搖頭。
  「你記得民國五十三年,有架飛機因為劫機在台中附近掉下來,死了五六十個人,很多電影圈的重要人物,裡面有個人叫陸運濤?」
  「當然知道,」李安說,「他是電懋電影的創立人,『星星月亮太 陽』就是他的。他那時先來花蓮,還有雷震跟趙雷,我那時九歲,還 跟他們一起照相,印象很深刻。」
  「陸佑,就是陸運濤的父親。」
  啊…他不說話了,可是我們可能都在想一樣的事情:歷史的許多蛛絲馬跡,看似互不相關,卻會在你毫無準備的時候驀然浮現,彷彿它找到了你。張愛玲在一九三九年拎著一支大皮箱來到港大校園,許地 山是她的系主任。戰火開打時,她在陸佑堂的臨時醫院裡作學生看護 ,外表清純的女學生心裡深藏著一個人性X光照相機,喀擦喀擦拍下人世的荒蕪。二十幾歲的港大女生張愛玲,是否料到七十年後在陸佑堂,有個李安試圖把她褪色的膠捲還原?
  床戲演得那樣真實,那樣徹底,使我對兩位演員肅然起敬,但是, 如果不是演員對導演有極度的信任,這樣沒有保留的演出是做不到的 。李安是如何說服演員在這部電影裡,激烈而直接的性,是必要的呢?
  我相信它的必要。
  張愛玲的這篇「不好看」的小說,之所以驚世駭俗,主要是因為小說中違反世俗的黑白不分、忠奸不明的價值觀。一般的作者去處理女特工和漢奸的故事,難免要寫女特工的壯烈和漢奸的可惡。張愛玲的女特工卻因為私情而害了國事,張愛玲的漢奸,也不那麼明白地可惡 ,長得「蒼白清秀」,最貼近的描述,透露的倒有幾分可憐:「此刻 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台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种溫柔憐惜的神氣。」
獵人與獵物 角色很弔詭
  更「嚴重」的是,女特工之所以動情,那情卻也不是一般浪漫小說裡的純純的愛,而是,性愛。「事實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鬱都沖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征服一個男人通過他的胃,「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是由於她純純的愛,她還可能被世俗諒解甚至美化,但是,她卻是因為性的享受,而產生情,而背叛大義,這,才是真正的離經叛道,才是小說真正的強大張力所在。「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 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佔有。」就權力的掌控而言,易先生是「獵人」,王佳芝是「獵物」;就肉體的釋放而言,王佳芝可能是「獵人」,易先生是「獵物」。
  因為有如此濃烈的「色」,才會有危險而肅殺的「戒」。易先生把一枚「戒指」圈在王佳芝的手指上,究竟是易先生施「戒」於王,還 是王是易先生的「戒」,恐怕是一個辯證關係、互為連環。「虎」和 「倀」是什麼關係?「倀」和「娼」又是什麼關係?在小說裡,性寫 得隱晦,但是張愛玲彷彿給李安寫了導演指示;「到女人心裡的路通 過陰道」,是一個寫在劇本旁邊的導演指示。導演完全看見了性愛在 這齣戲裡關鍵的地位,所有的戲劇矛盾和緊張,其實都源自這裡。
性愛精準拿捏 張力瀕斷裂
  李安對性愛的拿捏,非常精準。頭一場床戲的暴虐或可被批評為缺乏創意,因為專家會指出,這種性的暴虐在納粹電影裡常會出現,用來凸顯「權勢就是春藥」的主題。但是在其後的床戲中,兩人身體之極盡纏繞交揉而神情之極盡控制緊繃,充分呈現了兩人對自己、對命運的態度:易先生對戰事早有壞的預感,知道自己前途堪虞。王佳芝更是走在火燙的刀山上,命提在手裡。兩人的表情,有絕望的神色,性愛,是亡命之徒的唯一救贖也是最後一搏;加上一張床外面的世界是狼犬和手槍,暗殺和刑求,陰雨綿綿,「色」與「戒」在這裡做最尖銳的抵觸對峙,李安把戲劇的張力拉到接近斷裂邊緣。
  張愛玲曾經深愛胡蘭成,胡蘭成曾經傷害張愛玲。張愛玲對於「漢奸」胡蘭成,有多麼深的愛和恨?不敢說,但是在「色戒」裡,王佳 芝身上有那麼多張愛玲的影子,而易先生身上又無法不令人聯想胡蘭成。
  「色戒」會讓張愛玲塗塗寫寫三十年,最後寫出來,又是一個藏的比露的多得多的東西,太多的欲言又止,太多的語焉不詳,太複雜的 情感,太曖昧的態度,從四十年代她剛出道就被指控為「漢奸文人」這段歷程來看,「色戒」可能真是隱藏著最多張愛玲內心情感糾纏的一篇作品。
深度掌鏡 窺見極致藝術
  「色戒」,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寫鄭蘋如和丁默邨的故事,實際上,那幽微暗色的心理世界,那愛與恨、「獵人與獵物」、「虎與 倀」的關係、那「終極的佔有」,寫的哪裡是鄭蘋如和丁默邨呢?李安說,他讓梁朝偉揣摩易先生角色時,是讓他把丁默邨、李士群、胡蘭成、戴笠四個人的特質揉合在一起的。湯唯演的,是王佳芝和張愛玲的重疊。
  性愛可以演出這樣一個藝術的深度,Bravo,李安。
◎注:丁默邨,又名丁默村。龍應台原文皆書為(村)。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07

關於《色│戒》一

無法自拔,陷入無限的哀傷。想說不要再聽原聲帶了,但是依然不由自主地按下播放鍵……
p.s. 9/25看的電影。



淹沒(電影《色│戒》中文版主題曲)

作曲:Alexandre Desplat
填詞:周禮茂
演唱:張學友

特別黑夜裡 雨點下得很密
悶透的屋裡 燈光疑似窗前雨滴
四處逃避

心底的日記 混合短促氣息
回憶前後在牆壁響起 耳邊累積
無能為力

前事不斷爬進來
早知道是場禍災
以為可以躲開
這意外意料之外
是天意 上天的安排

該走的時候 感覺背後 濕透
冷已開始蔓延在游走
湧上眉梢 淹沒心頭

記憶不斷闖進來
一切變得明白
曾經擁有的愛
比我更需要存在
比我更需要存在

化開 不要徘徊
愛就愛 只是一場災
深如海 深如海 如海
深如海 深如海 如海
深如海 深如海 如海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7

11月3日《HERO》 電影版全台上映

還記得那個有點無厘頭、又搞笑的東京地方檢察廳檢察官久利生公平嗎?有別於前陣子《華麗一族》裡有理想抱負、最後卻黯然自殘的萬俵鐵平,木村拓哉的演技即將在電影版《HERO》中大顯身手。

本片台灣上映日期預訂是11月3日!

日本當地,9月8日已經上映,目前正於全國各地470家戲院上映中,期許打破日本電影自2003年《大搜查線2》創下173億日圓(約台幣48億2千萬元)的歷年最高票房收益紀錄。

網友 Vicky 超完美介紹請連結這裡

《HERO》電影版預告片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07

今年的夏季困擾——手部泡疹(大拇指)

症狀已經反覆出現三、四遍了,看病的時候皮膚科醫生就說過,無法根治。但是,之前我都沒有這樣過,所以心裡覺得很沮喪。看那大拇指的皮一次又一次剝落,從來也不會癢,可就是讓人無法「釋懷」,裝作完全沒事一般。

嗚~~

有一說是,免疫力低下造成的,例如:一段時間任務太忙、心情緊張、工作太勞累、休息不夠、睡眠不足、壓力過大……

只好調整作息,看看能否恢復了。藥又擦不好,吃口服藥又怕累積抗生素。總之,不想繼續這樣下去了。

汗泡疹
汗泡疹是發生於手部或足部的濕疹性變化(過敏性皮膚炎變化),發生時病人的兩側手掌、腳掌或手指、腳趾側面常有劇癢,並可見許多細小的、散布性或集簇的水泡,有的水泡是呈現淡紅色丘疹狀。
這些水泡有的在數小時內急速發生,而大多是在數天中陸續增加,有時集簇的水泡會合成大的水泡,而使病人無法使用手做事或腳走路。

這些水泡有時會併發細菌性感染,而有化膿反應。這些急性期水泡經過治療後會很快緩解,但仍會復發。通常水泡不會破裂,會自然吸收而乾凅,一兩週後水泡會剝離成類圓型的乾皮屑輪,皮膚呈現乾燥脫皮龜裂的現象而有疼痛感,然後會恢復呈正常皮膚。

此病好發在青年男女及中年早期( 20 至 40歲),大部分病人會合併有手部及腳部易發汗的現象(多汗症),雖然如此,但是此病並非由汗管阻塞或汗管膨大成水泡而來。此病常有季節性的發作,有的病人會每年夏季或季節交替時都發作,每次持續 3 至 4 週,有的病人則變成慢性持久存在。部分病人和異位性皮膚炎體質有關,或是鎳過敏,或其他過敏原過敏。避免這些過敏原雖可以改善症狀,卻不能完全根除。有的病人則在情緒壓力之下會使此病惡化。由於此病必須與其他原因之手部溼疹及皮癬菌感染作鑑別,病人常會自誤以為是香港腳,自行擦藥常不能對症下藥,不但延誤病情且容易有併發症產生。所以最好能給皮膚科專科醫師作正確的診斷並得到合適的建議及治療。

◎資料來源:藝群皮膚科診所 e-chyun the dermatology department

◎補充參考:英爵聯合診所暨醫學美容中心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07

出版業刮奢靡之風 圖書成不法奸商的灌水豬肉?

http://www.gscn.com.cn 2007-9-12 15:25:57 字体: 【  】 [添加到收藏夹]

  书业刮起奢靡之风
  在很多年以后,学者丁东面对自家书房里那两个挤得满满当当的纯白色书架,也许依然会想起曾经的尴尬。
  左侧的书架上,放的多是他几十年来陆续购买的旧书,清一色的32开本,入目素雅,分门别类地排列,如同仪仗队般整齐划一;而右侧的书架,景象却截然不同。这个“乱纷纷”的书架上,横七竖八地插着近三四年他购置的新书,书本大小不一,装帧也五颜六色。
  书的摆放,究竟是按照类别,还是按照大小?丁东在美观或实用的选择题上大伤脑筋。而遭遇这份尴尬的读书人,恐怕并非他一人。
  近年来,中国出版市场上的图书开本,差异越来越大,从之前通用的32开,衍生出了大32开,甚至更大的国际32开。不少出版社还打出“与国际接轨”的口号,用上了杂志大小的16开本。
  图书的大小差异只是变化之一。如今,图书的封面已从数年前占据主流的铜版纸覆膜,衍生出了种种花样——烫金、烫银、烫膜、压纹……一些图书还采用皮革、金属等异型材料,甚至出现了号称含99。9%黄金封面、标价1。96万元的《孙子兵法》。
  在装帧日渐奢华的同时,许多图书的内容却日益简陋。翻开诸多大开本图书,其中文字往往只有数万字。放大字体,增加行距,再配上环衬、夹页、扉页,外加书腰、书签、书目、记事本等许多“附件”,便稀稀疏疏地撑成一本厚书。还有不少书,配上数百幅精美插图,却与文字内容毫无关系。
  “看到这些书,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不法奸商的灌水猪肉。”丁东说,“图书用包装而不是用文字吸引读者,我觉得真是这个年代的悲哀。”
  今年8月初,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外国文学出版委员会发出一份《关于慎用大开本,少用薄膜书封的倡议书》,呼吁出版界同行们“应刹住图书装帧的奢靡之风”。这似乎也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丁东的判断。
  出版界的困扰
  作为图书市场生产环节中的一员,北京天则书店的图书编辑王立,经常遇到图书装帧样式上的困扰。
  她多次与出版社的销售人员发生矛盾。王立比较喜欢朴素淡雅的设计,可对方要求她在封面包装上采取各种花哨的工艺,并采用各种特种纸张,“即使成本增加,只要提高价格,我们的利润率会更高”。对方说。
  “可我不想涨价,我卖的是知识,不是花样,我不想让我的读者们为了同样的东西多花钱。”但她也表示能够理解对方,“一年25万种新书,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市场。一本书的包装,要3秒钟就抓住读者眼睛。”
  的确,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图书营销人员的话语权日益扩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编告诉记者,在他供职的出版社,营销部门对图书装帧有一票否决权。他眼中再好的设计,只要营销部门不中意,就得重新修改,甚至被“枪毙”重来。
  “图书的首要功能应该是传递知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但这个理论现在异化了。”他叹口气,说,“在很多人眼里,卖钱才是硬道理。”
  这种“异化”的表现还有许多。数年前,丁东曾在书店看到一本国内某位知名女性的个人传记。这本仅有5万字的图书,换到上世纪80年代,“顶多也就是一小册子”。然而,在出版方的包装下,行距拉开,缩小版心,字体放大,留些空白,再配上近两百幅图,却成了一本近300页,大32开,售价近30元的厚书。
  几年来,丁东发现,这样的现象越来越泛滥,无论什么性质的图书,无论是否确实需要图片,都要凑上百来幅图。
  “可现在不是说进入‘读图时代’了吗?”有人这样问道,“很多读者就喜欢看字少图多的书,比较轻松。”
  “‘读图时代’并不意味着‘图片时代’。”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冯克力这么回答。冯克力被誉为中国“读图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十多年来,他编辑出版的《老照片》一书长盛不衰,已出版了57期,极受读者欢迎。
  “图片的意味,有时是文字不能传达的,这样的书理当会受到读者欢迎。”冯克力说,“然而现在一些豪华包装的书,选择的是二手甚至三手的图片,多次翻拍扫描,图像已经不清晰,有的图片与文字内容风马牛不相及,这明摆着是在向读者骗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业人士还告诉记者,以正常的32开本书为例,以前通常选用5号字,一页在700字左右,而现在,一些出版社通过放大字号、扩大字距,一页不到400字,把书“硬生生”地撑厚。
  “数年前,一本近20万字的书,书脊才可能厚到可以印上书名、出版单位等信息。”他嘿嘿一笑,“现在五六万字的书都能做到了。
  丁东也用他书架上的书,向记者做了一个形象的说明。两本关于鲁迅研究的书,由同一家出版社分别于2000年和2005年出版,厚度均为2厘米左右。2000年出版的那本,共480页,定价为26元,而2005年出版的书,由于使用了某种新式轻型纸,仅有320页,定价却为48元。
  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常用的一套英语教材,名为《精萃英语》,小32开,一套4册,售价共两元,携带阅读均十分方便。如今,却有出版社把它改成了16开的中英文对照本,一套4本,每本50多元。
  “实际上,这些年的印刷费用和纸张费用涨价并不明显,但书(涨价)却十分明显。”丁东说,“前几年,主流图书的定价是20多元,现在涨到30多元。你看吧,用不了几年,肯定会涨到40多元。”
  冯克力也告诉记者,在出版了《老照片》系列图书后,尽管市场十分叫好,但由于每本定价仅为8元5角,许多书店就说“利润少”,不愿意经销。直到出了合订本,将5本书合在一起,定价40多元,书店才愿意卖。
  “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成本损害了读者的利益,最终伤害的,是整个出版业。”于是,尽管也深受其害,但在翻看街边那些用薄纸和简单装饰印刷出来的盗版书后,丁东甚至对盗版书商产生了“某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盗版人人喊打,可我们的出版商,什么时候能有他们的节约意识?”
  怀念80年代
  在丁东的解读中,这种图书“过度包装”的奢靡之风,是某些刚性机械管理政策副作用下的必然产物。“这些年,出版社一方面要面临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一方面又对内容的把握如履薄冰。出于慎重考虑,他们不敢接受具有文化原创性的书稿,只好在形式上动脑筋,变花样了。”其结果,在他看来,“出版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一种可以延续的精神脉系,遭遇了沉重的打击”。
  他不由得怀念起上世纪80年代的出版环境。当时,丁东揣着《顾准日记》书稿,通过一个朋友的关系,找到了经济日报出版社的总编辑初志英。在那个年代,出版顾准的书无疑冒着极大风险,但初志英当即拍板,给此书开了绿灯。如今,顾准已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坐标。
  丁东回忆,在那个年代,像初志英这样“有见识,有担当”的出版社一把手,比比皆是。如今,却是“死一个少一个,退一个少一个”。
  他认为,近年来出版界最后一次明显博弈,是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书。此后,便“悄无声息”。
  这样的情形下,有时会呈现出某种怪诞。据说,一本在书商手中积压了数万册、滞销多年的长篇小说,由于某地的官员对其进行了批评,一时间竟洛阳纸贵,销售一空。
  在王立的感受里,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确实成了当下出版界的一种风气。她对此深恶痛绝,“现在时兴什么书,就弄一系列选题,再配些图片,外包装弄得花哨一点,宣传上舍得花钱狂轰滥炸一通,效果肯定也差不到哪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图书编辑也告诉记者,每逢举办书市和图书博览会,领导就会安排她前往参观,分析订货量最大的书的品种,再学习一些奇异包装,尤其是一些畅销书的另类怪招,回来就盲目模仿,出上一批类似的书。
  曾有一个朋友和王立聊天,问王立为什么不愿意跟随“潮流”,“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慢吞吞的年代了。作为出版方,你得先做出一批市场认可的、卖得好的书,才有资格谈出版的理想吧?”
  朋友的相劝,让王立觉得有些“无言以对”。“希望读者购买,还是希望读者阅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出版理念。后者无疑是一种理想境界,我也在坚持,可还差得很远。”她说。
  “可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这样的出版行为,已经败坏了读者的胃口。他们失去了判断能力,不知道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丁东显得更加悲观。
  读者会帮助市场成熟起来
  过去并非一切都美好。在冯克力的记忆中,倒回20年前,中国大陆的图书包装,还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国际书展上,他带去的图书,夹杂在欧美、港台的图书中,显得十分寒酸,也无人问津。“改革开放后,在图书装帧方面,我们用了十几年时间,走完了人家几十年走的路。”冯克力感叹。
  “这种过度包装,应该还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下不可避免的产物吧。”冯克力显然不像丁东那么悲观。在他眼中,现在的读者,其阅读目的已远非过去那么单纯,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趋势。有些读者的阅读是为了求知,有些读者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甚至,有些读者买书就是为了装饰。
  “需要是很广泛的,求知和提高修养,只是其中一种比较精英的方式,不能强求所有读者都一致,也不能简单地用计划经济年代的标准来衡量现在。”冯克力说,“难道,我们还要开历史倒车吗?”
  近期,冯克力出版了一系列老照片画册,用了极为高档的铜版纸和先进的工艺,因为“用这种方式来传递历史照片,能更加完整”。尽管这些书价格不菲,通常的售价都在60元人民币以上,但市场回馈的信息还是让他感到乐观。其中一本售价68元的图册,已经连续五周登上北京三联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一个月的销量大概在70本左右。
  “我相信,读者们会逐渐形成理性的判断,他们也会帮助这个市场逐渐成熟起来。”冯克力说,“所以,如果‘过度包装’不能被读者接受,它总归是要被淘汰的。就让市场来检验吧,这既残酷又公平,但,也需要时间。”
  而王立碰到的一件事,似乎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冯克力的判断。上周,她和几个出版社的编辑朋友去一家平面设计公司聊天。在封面设计师的桌面上,放着一本上世纪8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围城》,藏青色的封面,用毛笔小楷写的“围城”两字,在一堆眼花缭乱的封面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于是,同去的几个编辑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商量,在即将出版的几本书中,也要采取类似的简约理念。
  “宁静而有分量,高贵而稳重……”王立连着用了几个形容词,“虽然什么工艺都没有用,但20多年过去了,那种气质却依旧在那里。”(林天宏)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今天是我生日


2000年的今天,奇異筆同學送我一個親手縫製的人形娃娃,我一直把它掛在書桌前的檯燈上。

今天我特別想念她,在我生日的時候,在我又長了一歲的時候。

覺得時光流逝飛快,我的心底緊張了起來。在我猶豫邁向人生另一階段的時候。

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尤其是人,尤其是夢想。

我還有夢嗎?

它們都蹉跎了吧……

大陸江南行歸來後……

8月23~27日,本年度第二次公司旅遊,行程是蘇杭及上海的小江南之旅。

回台後,先處理編務,再處理家務。最近終於有時間可以好好寫一點旅行記事,不過,這次拜大容量的SD卡之故,拍起照來肆無忌憚,結果五天下來,足足拍了1035張照片,光是上傳網路相簿就花了好些天分批整理……

Sunday, August 19, 2007

第31屆金鼎獎頒獎典禮側寫



時間:2007年8月17日
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頭一次參加金鼎獎頒獎典禮,心情特別高興,由於公司入圍七大獎項,我因代領其中一項而得以坐在第一排,恰恰得到個好機會就近拍照,側寫典禮過程。

典禮的規模實在不大,參加者約莫百人,會場玲瓏別緻,小巧而溫馨。首先頒贈的特別貢獻獎,由三民書局劉振強發行人獲得。

我跟劉伯伯算是有緣。將近5年前的2002年11月21至22日,台北市文化局假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貴賓廳舉辦「出版新思路研討會」一連兩天就「現階段兩岸出版的合作模式」、「華文出版的回顧與前瞻」以及「城市文學與城市社會」舉行專題討論,並於閉幕式中舉辦「向資深出版人致敬」,分別向三民書局劉振強、志文出版社張清吉、爾雅出版社隱地以及遠劉出版社王榮文等資深出版人致敬。這個活動,劉伯伯沒有出席,由公司員工代表接受。這一年也是我剛踏進出版業的第一年,4月初曾專訪劉伯伯,針對三民書局寫了一個專題報導,很可惜當時低調的劉伯伯事後不同意刊出,直到隔年三民書局慶祝創立50週年,出版了《三民書局五十年》一書,《新書資訊月刊》便直接登載劉伯伯自己寫的一篇專文。我的那篇採訪稿再也沒機會刊出了。

回到正題,看到那麼多資深出版人參與盛會,得獎人致詞時對自己的作品與努力獲得肯定,是那樣的萬分欣喜,這樣的氛圍使人感動不已。

典禮前,我們邀請了入圍的譯者廖月娟一同午餐,她是一顆心懸在空中,擔心沒得獎會感到失落,直到答案揭曉,場中我們替她高聲歡呼,雖然此時場外聖帕颱風已經刮起強風、下起豪雨,但大家的心情都很興奮!一點也不受風雨影響。另外,要再記上一筆的是,恩佐的圖文書《一年甲班34號》,這本書入圍兩個獎項,兩項都拿獎,包括作者、編輯、美編個個喜形於色,該是當天除了慈濟文化之外,最得意的受獎人吧。

時報這次拿回四項大獎:
兒童及少年圖書類出版獎:最佳圖畫書獎《一年甲班34號》
兒童及少年圖書類個人獎:最佳美術編輯獎《一年甲班34號》周家瑤
一般圖書類出版獎:最佳漫畫書獎《甜心澀女郎》(朱德庸)
一般圖書類個人獎:最佳翻譯人獎《大崩壞》廖月娟



相關新聞:
建立「喜閱」的書香社會 金鼎獎頒獎

Sunday, August 12, 2007

熱天午後的歡唱時間

禮拜六和一群朋友到西門町錢櫃唱歌,這歌曲年譜可說跨越了民國60、70、80、90年代,國語、粵語、台語、日語齊唱,好不熱鬧,短短三小時滿足了大家的演唱慾,以及懷舊感。越唱越High的情況下,有幾首歌曲幾乎是大家口中的「國歌」,無須麥克風,無須字幕(無視國語字幕,硬唱成粵語版),每個人都朗朗上口,盡情歌唱,驅走了夏日的悶熱溼黏,也紓解了平日的工作壓力。

鄭少秋的情意兩心堅(射鵰英雄傳主題曲)、葉麗儀的上海灘、關正傑/關菊英的兩忘煙水裡、汪明荃的楊門女將……忘我合唱
伍佰的愛情限時批、你是我的花朵……齊跳海帶舞
阿信、王菲、S.H.E、張惠妹、梁靜茹、張學友、江惠……互相飆歌不止

這樣簡單的娛樂調劑,讓工作忙不完的假日裡,有了一些喘息空間,可以再接再厲……

最後,為我惦念及沒唱好的一首歌寫上一句,那是首無意間在MP3裡聽到的歌。我的愛情沒有苦過,更多的是自以為的後知後覺,令我不解的愛情,很快地成為如親人般的自然與平淡,但我發現原來自己喜歡的就是這樣——無奇的浪漫。

別說愛情苦 (劉德華, 梅豔芳) 4:28
曲: 陳耀川  詞: 李安修, 陳耀川



我真的愛得好苦我真的有些無助

有時我好想哭要怎樣能將愛留住

明明是真心感動真心滿足愛卻仍漂浮

要如何在這茫茫人海之中找愛的歸宿



我知道妳愛得苦我也有相同感觸

我覺得好麻木總踩亂了愛的腳步

永遠是工作很多朋友很多愛卻不能有

多希望終於將愛完美演出我不再孤獨



為何你的愛情我的愛情都是那麼苦

也曾付出真愛動過真情愛卻不停留

哦不管愛是多情愛是無情人生還要走

(你,我)別說愛情苦別說愛情苦愛過就該清楚



我們都愛得辛苦我們也犧牲無數

我們都很在乎能有個人一起共渡

能與他一起分擔一起承擔所有喜和憂

讓我們明天永遠能夠活在有愛的幸福



為何你的愛情我的愛情都是那麼苦

也曾付出真愛動過真情愛卻不停留

哦看過愛的多情愛的無情人生還要走

(你,我)別說愛情苦別說愛情苦愛過就該清楚


歌詞來源:www.coolmanmusic.com/male/andylau/andyl103.html

Tuesday, August 07, 2007

雅子妃的美麗與哀愁


四月底在吉隆坡雙子星高塔Suria KLCC百貨的紀伊國屋書店裡,看到了以日本雅子妃Princess Masako為名的新書,作者是一位駐東京的澳洲記者Ben Hills。其實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是以古代禮服盛裝打扮的雅子妃與英文版中央的那朵大粉菊花,這也許是我之前只看過雅子妃老式、樸素的現代裝扮,因而引發一窺究竟的好奇心。除之此外,Hills的內容對日本人來說,其實並無太多新鮮事(根據「知日部屋: Princess Masako事件簿」所載)。

因為作者揭露皇室的生活,又被掌管皇室生活的宮內廳視之為負面寫作與批判性內容,使得宮內廳大動作要求作者道歉,向即將出日文版的講談社施壓,以致最後作者不道歉,而講談社也取消出版計畫,投下的巨資也付諸東流。

對於,才華洋溢的外交官新星、日美經貿專家、新時代女性,為何嫁入皇室後變成「沈默的木偶」,世人理所當然都會有許多想像。處在一個習於壓抑自我的日本社會,我們習知的一般百姓尚且如此,遑論一入宮門深似海的皇室。然而,再多的憐憫、指責、臆測,不過空留贅言,能改變自己命運走向的除了自己,也得機運與人事環境耦合。

雅子妃得到世人的關注,不僅因她出身外交世家、懂得六國語言、留學美國哈佛英國牛津、處理日美貿易摩擦問題、嫁入日本皇室成為長媳婦;也因她不適應皇室生活罹患適應障礙症(一說憂鬱症)、生不出可以繼承皇位的皇太子、愛子公主被認為是試管嬰兒、無法扭轉皇室傳統、為皇室注入一股新西方文化、開啟一番新氣象……

面對諸多龐大的壓力,這哪裡是一個人承擔得來的社會期待與負荷?

雅子妃終究只是一個人,一個女人,也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妻子、媳婦、女兒,她的眾多角色不應來自他人的定義,所以我祝福她未來的生活,能夠活出更多的自我、自由與自在,發揮所長。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居然由三采文化出版,頗出乎我意料之外,原先還在猜台灣會是哪家出版社拿下繁體中文版呢!整個為書籍打造的行銷活動頗見用心,當然某些銷售話術自然是為此量身打造,大家可以連過去瞧瞧關於這本書的相關看法。



>>
繁體中文版官方網站:雅子妃——菊花王朝的囚徒
>>Amazon.com英文版:Princess Masako: Prisoner of the Chrysanthemum Throne
From Booklist
True tragedy or simply a bad marriage decision? That is up to the readers--if they decide to make the effort to slog through this less-than-compelling portrait of Princess Masako. Initially packaged as the "Japanese Princess Di," Masako was an intelligent Western-educated woman who probably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than to consign her life to the stringent imperial dynasty of Japan. Intelligence aside, the lure of the royal life proved to be too much, and Masako gave up her budding diplomatic career to marry Japanese Crown Prince Naruhito. She soon discovered, like Diana before her, that life in a fishbowl can be incredibly deflating. Unsuccessful in her efforts to modernize the monarchy, unable to produce a male heir, and hounded by a relentlessly curious public, she currently suffers from serious bouts of depression and lives the life of a virtual recluse. Unable to secure any interviews with the principals themselves, Hills' effort lacks depth but will nevertheless appeal to inveterate royal watchers. Margaret Flanagan
Copyright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繁體中文版官方部落格:雅子妃──菊花王朝的囚徒
>>維基百科:皇太子妃雅子

※本文完成於2007年8月12日4時8分。

Tuesday, July 03, 2007

解碼 丹‧布朗:報導‧專論

《達文西密碼》繁體中文版自2004年8月出版以來,風靡多時,今年為期五個月,號稱華文世界最大類型小說獎「你也可以是丹‧布朗」懸疑小說得獎名單,於6月27日正式出爐。

詳情可見:解碼 丹‧布朗:報導‧專論

期待年底可以看到首獎作品出版。

文章修改於2007年8月4日17時35分。

Sunday, July 01, 2007

齊民火鍋,淡雅的賞味享受

6月30日為慶祝邱老師升教授職,Amy & Karen提議到位於東區的齊民有機火鍋宴請老師,並邀約了蘇老師同來,加上邱老師的兒子,一行六人,愉快地享用了包括:大麥雪花豬、松阪豬、羊肉、牛肉 等不同主食套餐。齊民的餐點果然值得稱讚,因為沒有拍照,關於食記可以看看AMYKAKU的介紹,除了幾道甜點不同之外,大體上是同等的享受。

看完後,不禁垂涎三尺、饑腸轆轆的人可別怪我唷!

【餐廳資料】
齊民有機中國火鍋
ADD: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28號2樓
TEL:(02) 2772-5123
TIME:11:30~14:30 / 17:30~22:30
※可刷卡,有代客泊車

文章修改於2007年8月4日17時54分。

夜遊故宮興味多多

2月初故宮正館整修完畢,併同一連串已經舉行的盛大展覽──「大觀展」、「大英展」、藝文活動,有一系列連台好戲上場,2月4日的戶外藝術節,我和Dick觀賞了自日本遠道而來的國寶級能劇大師梅若六郎及三味線演奏家吉住小三代的演出:「獅子舞」與「楊貴妃」。

傍晚的故宮,襯著皎潔的月色,和煦的微風,真的是別有一番風情,當時簇擁著的民眾,或許擁擠了些,但是各個都盡量維持著公民秩序,活動舉辦得十分順利。讓第二次在夜裡欣賞故宮,留有最藝術、也最動人的感動(因為「楊貴妃」七月七日長生殿的演出令人動容)。

也許有人會好奇,那麼第一次呢?第一次其實與故宮活動無關,因為夜間藝文活動是今年才有的事。

第一次我與故宮相會於半夜,甚至露宿故宮階梯上,是因為大學社團AIESEC在東吳大學舉行冬季全國大會(NCf),整晚與學員跑分會計畫累到說不出話來,凌晨時分坐(躺)到最上層台階上休息(睡覺),催生出我與故宮和那一輪明月的浪漫情懷,是我回憶裡美麗的遐思。

現在乘著夜色到故宮三希堂享受片刻悠閒,應該是之後與朋友相約會面的好選擇吧。

moon

故宮博物院夜間開放活動正式開跑

今年七月起,每逢週六,故宮將陪伴遊客度過一個經典而浪漫的週末!

國立故宮博物院夜間開放正式開跑!爲增加不同的參觀氛圍,也讓更多年輕族群親近故宮、了解故宮,故宮將從七月起實施常態性夜間開放,每逢週六,開館時間延長至晚間八時三十分;夜間開放日的晚間六時至七時將安排精彩的戶外演出,為來到故宮參觀的民眾提供更多樣化的休閒享受。

為了鼓勵年輕人參與文化藝術活動,故宮夜間開放將實施三十歲以下之本國青年與有學籍之學生(憑學生證)免費入場參觀之優惠措施。

而爲了讓夜間開放活動更加多姿多彩,以及提供青年優秀藝術表演團體更多的演出平台,七、八月份暑假期間,夜間開放日六時至七時於故宮二樓露台區,故宮特別邀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及東吳大學等校音樂系菁英示範演出。七月七日,將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史特林室內樂團的弦樂四重奏為故宮的夜間開放開啟序幕,多首經典曲目,使參觀故宮的民眾可以一享浪漫無限的夏日戶外音樂饗宴。

從九月份開始,故宮將開放表演團體報名,以公開甄選之方式決定九月份之後的演出團體,相關表演活動與徵選辦法可查詢故宮全球資訊網www.npm.gov.tw。

同時,為因應夜間開放,故宮提供皇室茶點與飲茶的四樓「三希堂」餐廳、提供美味點心和咖啡的二樓「停雲」及一樓「閑居賦」咖啡廳亦將全面配合營運,讓夜間參觀民眾沉浸於文化、音樂、美食與咖啡的香氛中。

故宮的交通十分便利,民眾可搭乘捷運由士林捷運站1號出口出站,轉乘304、255、小18、小19與紅30路公車抵達,其中停靠故宮正館門口的紅30路公車亦將延後至晚間九時自故宮收班。故宮夜間開放諸多的活動與措施,將可為民眾帶來不同的週末休閒體驗,故宮將成為台北夜間的新地標。

>>資訊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聞專區

Friday, June 29, 2007

珍‧奧斯汀最好的作品——《勸服》

深受公視觀眾喜愛的「珍‧奧斯汀」原著迷你影集系列回來了! 將呈現BBC最新製作珍.奧斯汀的作品-《勸服》(Persuasion),讓喜愛珍‧奧斯汀作品的觀眾在炎炎夏日享受唯美愛情的澆灌。

昨晚果然一到晚上腦袋就不聽話,忘了節目時間,沒有準時收看,不過還好6/30凌晨有重播時段,屆時可別再忘了。

喜歡珍‧奧斯汀的朋友可以看看公視的介紹唷~

Link to 你的公共電視-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Online

Wednesday, June 27, 2007

【轉貼】社會的寬容當如斯

美國弗大將槍擊案凶手列為悼念對象

本報記者/陳強

發生校園槍擊案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在停課一周後,本周一正式復課。除出事的那座教學樓關閉外,教學生活秩序基本恢復正常。

在停課的一周裡,學校舉辦了多場悼念活動。令人意外的是,凶手趙承熙和32名遇難者一起被列為悼念的對象。

據此間媒體報導,在20日中午舉行的遇難者悼念儀式上,放飛的氣球是33個,敲響的喪鐘是33聲,其中包括32名遇難者和自殺的槍手趙承熙。次日,33塊半圓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園中心廣場的草坪上。其中一塊悼念碑上寫著「2007年4月16日趙承熙」,旁邊放著鮮花和蠟燭。還有一些人留下的紙條:「希望你知道我並沒有太生你的氣,不憎恨你。你沒有得到任何幫助和安慰,對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愛都包含在這里。勞拉」;「趙,你大大低估了我們的力 量、勇氣與關愛。你已傷了我們的心,但你並未傷了我們的靈魂。我們變得比從前更堅強更驕傲。我從未如此以身為弗吉尼亞理工學生而感到驕傲。最後,愛,是永 遠流傳的。艾琳」。

對凶手的寬容意味著什麼?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中國留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薛宏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 我們認為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因為他心理有疾病,可惜沒有及時得到社會、家庭的關心和救治,才導致悲劇的發生。所以在悼念活動中,校方也把他當作一個「人」來看待,以體現人性關懷。

在這次槍擊事件中死裡逃生的一名中國女留學生告訴記者:「最初鳳凰衛視記者採訪時問過我,『現在,還恨不恨凶手』,我回答說,『凶手都死了還恨什麼』。」後來,這位女留學生參加了當地華人教會的禱告活動。「當牧師提議為33個遇難者和他們的家屬禱告時,我深有感觸。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凶手孤僻、性格扭曲,卻沒有被關懷和治療,社區是有責任的,同時凶手的家屬也是受害者。」

旅美作家林達分析說,這次槍擊事件的製造者,很早就被發現有極端的暴力幻想,學校和老師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沒有相應的治療和措施。社會應該從醫學研究的特殊角度,去了解病患感受,以最大可能保護他們的安全,滿足他們的特殊要求。同時也注重有效預測他們的行為,盡量減少他們和社會的病態衝突。

一名專門給新移民上英語課的社區教師桑迪對記者說,凶手8歲隨父母從韓國移民到美國,由於文化衝突,未能融入美國社會,最終抑鬱成疾。這起慘案提醒我們,應該更多地關心新移民的心理健康。她認為,寬容是醫治心靈創傷的最好辦法。

曾經一度被誤傳為是「涉案槍手」的華人學生江偉恩在澄清真相後,沒有糾纏於媒體的誤報,而是在自己的博客上呼籲關心事件中的死難者和他們的家屬,並將他在線收到的一筆捐款轉交給慈善機構。記者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官方網站看到,一個專門用於救濟死難者家屬並為他們的心理康復提供幫助的基金已經開始網上募捐。據悉,中國留學生學者聯誼會也在積極開展募捐活動,目前已募得2,100美元。

記者注意到,槍擊案發生至今已10天,美國媒體從多角度對此進行了充分的報導,但關於凶手趙承熙父母的信息幾乎沒有(除了有報導說趙的父母企圖自殺外)。

密蘇里新聞學院的一位教師認為,這是美國新聞界自律的表現。如果在這個時候,再去採訪處於深度內疚的凶手家人,就顯得「出格」了。趙承熙的姐姐趙善敬在 事發後第5天主動出面道歉,人們才有機會了解趙家人的想法。一位網民在趙善敬道歉信後回帖說:「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錯誤。你也失去了你心愛的人。」

對校園槍擊案凶手及其家人的寬容,在美國已有先例。1991年就讀於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開槍殺死包括自己導師在內的5名教師和同學,最後飲彈自盡。在槍擊事件發生後的第3天,受害人之一、副校長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家人就通過媒體發表了一封給盧剛家人的公開信,稱盧的家人同樣是受害者,希望 以寬容的態度分擔彼此的哀傷。

一名中國留學生在看了媒體的報導後說,如果美國主流社會對凶手尚能持寬容態度,我們根本用不著擔心亞裔學生會因這次槍擊事件而受到歧視。因為理性的人都明白,像這樣的悲劇在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它與族裔無關。

本報美國哥倫比亞4月26日電

原始報導來源:中國青年報

Monday, June 25, 2007

擁抱Vitas的純粹,一位你期待已久的藝人/作家、作曲、歌手、演員

最近我最常聽Vitas的專輯,前幾天迫不及待去玫瑰唱片行把這張首度訪台紀念專輯帶回家,一方面把音樂擷取到電腦上方便播放,另一頭也放在我的iriver裡隨時可以放來聽。

或許有很多樂迷是先被那寬達五個八度音的高音吸引,不過比較吸引我的倒是他鬼魅般的MV風格,以及多變、具豐富意象的歌曲,時而讓我憂鬱沉思,時而讓我毛骨悚然,卻又時而讓我柔情似水。

俄羅斯,聽起來就覺得好遙遠的國家,或許你也跟我一樣十分好奇這位多方位藝人的來歷。不妨瞧瞧下面二位網友整理的介紹與心得唷。

天台遊樂場 飛翔 - 【藝意】俊朗似神祇、美聲如天使──Oh!Let`s Vitas

地球的新鮮事-俄鬼魅王子VITAS-閹伶高音(這種音色實在是無法形容 )

Vitas's Official Site

到博客來買Vitas的演唱專輯

Friday, June 22, 2007

現在就去旅行,讓人生沒有遺憾!

很少覺得大前研一的書好看
但這本我剛剛看了書介
卻覺得滿喜歡的
也許是心中嚮往旅行的心在鼓動吧~
根本不是因為是誰寫的關係

※出版社做了作者專訪,有興趣的人可以先看看書介與訪問短片。

博客來書籍館>旅行與人生的奧義

Tuesday, June 19, 2007

你今天Twitter了嗎?--推特教學入門

知道Twitter已經好一段時間,幾個月吧,之前不是弄得很懂,以為那種喃喃自語式的碎碎念,有啥新鮮的?可能還很無聊。

然而,端午節的連假閒來無事之餘,開始想嘗試Twitter了。這一玩可不得了,平常不方便隨意在MSN上公告的心情狀態,在這裡隨時可以更新,雖然限制在140個字元(70個中文字)內。

利用gtalk(我上線時幾乎都會開著gmail)把想講的話傳到Twitter上,一點都不費力,也不需要登入它。當然還可以用手機傳簡訊更新。過往碎碎念的紀錄也會留在上面。

就這樣,有人說Twitter讓你可以秒記、分記、時記、周記、月記,隨便你怎麼記,簡直是一個微型迷你部落格。即使只是靈光閃現的那一刻,只有一個字、一句話,也能隨時隨意送出,讓全世界知道你現在正在做什麼?而不必向人解釋今天MSN暱稱如何如何,要不要回應則操之在己,可以不受打擾,也可即時和朋友們透露自己的最新狀況,分享每一分每一秒。

你今天Twitter了嗎?借用Vista 2.0的標題,想要跟我一起嘰嘰喳喳的人,趕快來加入Twitter的行列吧!

我的Twitter party就在左側邊欄上唷!

想了解更多關於Twitter的想法以及教學,請參考下面推薦連結:

天生反骨 - 有了Twitter,別再用MSN狀態寫網誌

Vista 2.0 - 維斯塔日記 - » 你今天Twitter了嗎?

冰釀玫瑰 » Blog Archive » 推特(twitter)教學 第一堂課

黃書緯 - 雞犬相聞的twitter

Blogger - 小梅子: 「教學」透過 GTalk 讓 Twitter, Buboo 在同個視窗更新

Sunday, June 17, 2007

語言教學的科技進化——現在進行式:iPod 妙用多更多!

用 iPod 聽音樂風行已久,用 iPod 聽Podcast早也是流行,那麼網路變成教室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尤其過去數位學習、線上學習早已發展得如火如荼,不同之處只不過是,現在科技、網路工具越來越普及,使得人們在開發學習工具的進化上不斷進步,也不斷地更加完善!

過去,人們以為語言教學、剪髮、按摩是經濟裡「不可貿易」的領域,顯然這樣的法則已然打破,如今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台 iPod 和寬頻網路電腦設備。

Link to Praxis Language Learning on Your Terms

Link to 麥格羅‧希爾 iSpeak 博客來全台首賣

目前,Praxis Language 已發展出華語(簡體中文,主要基地位於上海)和西班牙語教學,甚至搭配講義等教材,以及利用Skype進行互動式的會話練習。距離再也不是學習語言的問題了,尤其是在學中文這件事上!

麥格羅‧希爾出版公司這次 iSpeak 系列首賣則推出四種語言版本,包括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根據內部消息指出,華語、日語和英語也即將會在第二波銷售活動中推出。

期待更好用、更易學的語言教學輔助工具,相信這些都會是讓想要學好第二外語的人十分期待擁有的殺手級應用。

勇敢活著,就有希望!水蜜桃阿嬤的故事

上周五主管把《商業周刊》遞給我,1021期的封面故事是商周長期規畫的報導專題「一個台灣 兩個世界」關懷系列,今年第五年聚焦於「自殺及生命教育」的課題——水蜜桃阿嬤

故事從新竹泰崗的高山上說起……

作者成章瑜寫道:

認識水蜜桃阿嬤,
先要從剛進門的七雙小鞋子說起。
海拔1,360公尺的新竹尖石鄉泰崗,
與雲霧等高,
在這陡峭貧瘠的高山上,
卻是多汁可口的水蜜桃原鄉。
這裡不僅是阿嬤的家,
也是五歲兒童小豹的家。
去年七月,小豹的媽媽走了,
隔不到一星期,爸爸也走了。
這不是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美麗童話,
而是水蜜桃阿嬤與七個孫子的苦澀與蛻變……(詳全文)

看完水蜜桃阿嬤的故事很是感動,但馬上又被後續自殺的社會問題與生命教育的探討,拉回理性思考的現實,水蜜桃阿嬤的堅強與承擔讓我自這個笑中有淚的故事裡,獲得許多對生命的想像,拾回對生命的寬恕。

感性之餘,從這個活動我知道有許多方式可以幫助阿嬤一家,甚至更多已遭遇或瀕臨困境的人,或者社會機構和學校——這個培育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場所,有很多地方需要協助,政府能幫上忙的地方已然不足,我們只好仰賴民間的力量。

更多關於水蜜桃阿嬤的活動訊息,請連結至官網瀏覽。 水蜜桃阿嬤專題的部落格裡,更有七個小孩的心聲,傾聽與行動是最好的慰藉。

6月16日在年代及中天都看到了楊力州(金馬獎〈奇蹟的夏天〉導演)拍攝的紀錄片,沒看到的人可以在I'm Vlog這裡線上收看完整版。



最後,摘錄一段我覺得阿嬤最感動我的話,與大家分享阿嬤的人生哲學。

阿嬤說,人要快樂,就不要想太多,很多人就是想很多。「想很多,就把棉被蓋起來,就不煩惱了!」這就是水蜜桃阿嬤的哲學。不識字的老人家這麼認命,也許在大自然中她早就體悟出生命的本質,天災、人禍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來了,就要懂得接受。然而,書念得比她多的兒子、媳婦、女婿卻不懂。三個生命匆促結束,該怨阿嬤沒教,還是學校沒教?生命這門課,這麼困難嗎?

Saturday, June 16, 2007

小六生發現:挽面功夫裡有物理學問

國小五(六)年級我的科展題目是探討怎樣去除白板上擦不掉的奇異筆痕跡,今天看到台南有位小六生拉著同年級的女孩一塊研究挽面的學問,覺得很有教育意義。

生活中有許多題材,只要細心觀察,用心探索,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現在的小孩也是不簡單的啦!為你們拍拍手!讚喔!

Link to 聯合新聞網 國內要聞 文教 挽面找學問 小六生科展拿獎

【聯合報╱記者蔡宗明/台南市報導】

2007.06.16 03:43 am

台南市東光國小學生陳威宇(左)、陳怡晴(右),共同研究挽面力學,獲科展特優獎,陳威宇也因此學會挽面。
記者蔡宗明/攝影

「細心、耐心,力道恰到好處,才能拔起毛細孔裡的汙垢!」這是台南市東光國小6年級男生陳威宇挽面的心得。半年內,他不僅學會挽面,更因挽面的科學實驗,得到台南市科展特優獎。

今年農曆過年前,陳威宇陪阿嬤去挽面,看著挽面婆拿著一條細線,在阿嬤臉上一挑一挑的,沒多久,阿嬤的臉變得亮麗。

他好奇極了,「細細的棉線,在師傅巧手拉扯下,進行挽面、拔毛、除汙,是物理力學的巧妙運用」。為了滿足好奇心,他找經常參加科博館活動的同年級15班女生陳怡晴,一起進行「阿嬤挽面挽出道理來」科學實驗。

這半年來,只要阿嬤去挽面,陳威宇就跟著,他站在挽面婆婆旁邊仔細觀察技巧,從練習中體會出手勁、方法、工具,都會影響挽面效果。

他說,挽面是利用棉線交叉出的絞結,手指用力扭轉,把臉上的細毛拔出,也可以挑出毛細孔中的汙垢,等於是進行臉部環保,「交叉3至5圈打出的絞結,挽面最乾淨」。

透過實驗,他發現,香粉、麵粉、滑石粉、石膏粉、黃豆粉、陶土粉、木屑等,都可以用來挽面,但麵粉和滑石粉效果最好。

他和陳怡晴有個共同願景:「要傳承這項手藝,未來可結合科技,發展出新時代的技術」。

【2007/06/16 聯合報】@ http://udn.com/

當台灣故宮遇上義大利 ALESSI:清宮家族-The Chin Family 全球首賣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義大利生活精品設計品牌ALESSI合作推出「The Chin Family-清宮系列」,已於5月23日在故宮正式舉行全球首賣發表會。

故宮近年來以「Old is New」為核心精神,成功創造文化創意產業新價值,與國內外設計師合作的系列活動中,尤以與ALESSI的品牌合作廣受國際矚目。才華橫溢的ALESSI 主力設計師──史帝芬諾‧吉歐凡諾尼(Stefano Giovannoni)此次為故宮全新創作了「The Chin Family-清宮系列」,其創作靈感來自於參觀故宮時所見的一幅清代乾隆皇帝年輕時的畫像。吉歐凡諾尼先生以此幅典藏作品為發想,創造出吉祥物「Mr. Chin-清先生」,並衍生設計出一系列椒鹽罐、蛋杯等趣味橫生的生活精品。

此系列產品在5月23日於故宮舉辦全球限量首賣,首賣收益捐贈慈善機構。清宮系列產品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禮品部及全球Alessi五千餘個經銷點將逐步上市,屆時世界各地消費者均將可親身體驗當代故宮生活美學的完美詮釋。

故宮這幾年積極轉型,與不同國內外設計師的合作案亦見創意火花,感覺她改變了、創新了、更有活力了,卻又覺得她不似我記憶中的故宮,有著一副經歷滄桑歲月所積累出的典雅高貴氣質,反而更多的是商業化後的「文化形變」。在此針對故宮商品一項而言,我不是不樂見故宮商品化館藏精華的作法,我反而買了不少故宮精品送給友人,但是往往看到某些故宮商品的身價與質量(例如:化妝鏡、複製畫、畫扇、造型食品等等),不免覺得所謂親近的生活美學,究竟是設計感的親近,實用性、觀賞性的親近,還是易得性的親近,這些都讓我對於商品的定價與品質產生不少疑問。

尤其對於門票自今年2月1日起漲了160%自是頗有微詞,其實內心裡不過是希望故宮商品的質量能夠提升,另一方面價格能夠更為平易近人而已!

看看這組清宮系列商品,真的是令人愛不釋捨,但是看看定價也讓人「買不下手」啊!果然,用來賣給慕名故宮的外國佬,是比較聰明的作法。全球有5,000個地方可以買得到喔!


故宮新聞稿

活動剪影
當台灣故宮遇上義大利 ALESSI…The Chin Family 國際合作案商品全球首賣發表會

Sunday, June 10, 2007

張桂越出書的郝經驗

身為出版業工作者,不知道或不認識郝明義先生是不可思議的。郝先生曾任時報出版的總經理,可以說時報因為他那幾年的奠基至少有了後來這些年部分書系成績的延續。

我特別欣賞郝先生的才華、才情、膽識、眼光,以及許多工作道理與生活的體會與洞見。他個人出版了《工作DNA》《故事》《那一百零八天》《他們說:有關書與人生的一些訪談》《越讀者》等議題各異的作品,他編過書的不計其數,得獎、暢銷的書更是不計其數,當然有沒有失敗的書,我想一定是有,但或許就是時間或讀者的需求無能配合,所以失敗並非書差,也不是銷售差就一定是失敗,不過是書的影響力不如預期的方向發展。但是,他出一本書的初衷是為這個社會補上空缺的部分,出值得出、應該要出的書,光這一點我早佩服不已。

去年因為妻子的一場病,導致他後來發起「讓好病人遇上好醫生」的活動,參與增進社會公益的事,其積極度與執行力在此過程中可見一斑。

對於推廣閱讀,郝先生也不遺餘力。《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翻譯出版,讓中文世界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節省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與領悟。這是一部有關閱讀、永不褪色的經典。

郝先生是我大學畢業典禮上邀請的致詞貴賓,前一年來的是李登輝總統,誰知道輪到我畢業卻是一位幾乎沒有人知道的出版業人士,而且是位坐著輪椅的肢障人士,耳裡聽到的都是同學們不解的議論紛紛,而我卻是當時最清楚這個人來歷的人。校長室主任秘書也沒聽過郝先生是何方人士,正苦惱於如何向畢業生介紹,至於到底是誰提議找郝先生來致詞,我也忘了。不過,因為是校刊編輯,剛好在那個時間點幫上了忙,手裡蒐集的一些關於郝先生的報導,就提供給主秘參考。那個畢業典禮成了我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事件,一個很有紀念性的事件。後來我進入了出版業,一個跟我大多數同學不一樣的行業選擇。

郝先生是怎麼做書的?在記者出身的張桂越女士的部落格裡,她分享了許多互動的過程。《追獵藍色巴爾幹的成功令人驚艷,但毋寧說是郝先生讓一本遊走各出版社四年的老稿子有了出生面世的生命契機。陳述經驗雖短,但書人的意味深遠。

中時部落格-張桂越的部落格

Saturday, June 02, 2007

你種一棵樹,利樂捐五元

即日起至6月5日晚間12:00為止
你在網路種一棵樹
利樂公司將捐出五元給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

「利樂 幫地球一個忙」活動,目前種了25,483棵,目標是匯集10萬棵,只要舉手之勞就能多幫地球一點忙!

目前左側邊欄裡就種了一株,現在還是小幼苗,經過細心照顧、灌溉養分、給予陽光與水分,12天之後,就會長成大樹了!

平常我們也可以隨手做環保,共同呵護生存的環境,給自己與後代子孫一個潔淨、美好的家園。

第一次上日語會話班

認識永漢日語很長一段時間了,以前我都是去永漢書局買日文書籍,但就是沒去它的補習班上過課。第一次報名上課的我,顯得有點傻呼呼的,什麼都不懂,一點都不像已工作好幾年的上班族。

目前上的是會話課,因為永漢的分級制度,所以每個級別都需要測驗過關後才能依級別上課。總之,紙筆測驗後,我從 Level 4 開始上課,但要先複習動詞文法,再來要上網做預習測驗,合格後才能預約選課,選好了才能去上四人的小班會話課。以後每次升級也都需要經過測驗。這一連串動作下來還真是費事,好在其中大部分在網路上就能輕鬆解決。

線上測驗合格了,但是還有很多內容要複習,方才在永漢的網站上逛,發現網路教學裡有許多素材可以練習,看來有得「聽」、有得「看」了。


為自己的學習過程做些紀錄,一邊也要鞭策自己別因為工作忙,而有藉口不做功課。

上回老師發的作業,只寫了一半……

Sunday, May 27, 2007

Level 4 動詞文法講座

禮拜五晚上第一次上課,基本上,這是一個動詞文法的複習課程,總共教了て形、た形、ない形、辞書形,70分鐘內各形動詞練習了差不多各有100個單字,而且馬上下周一就有考試,驗收成效。

拿著回家作業,複習將近八、九年前學的東西,雖然這些動詞還滿好記的,不過這周末多了一項功課,就覺得身上多了些重量,感覺有點不輕鬆呢!但掂了掂分量還好仍應付得來,念著念著也就朗朗上口了。

Friday, May 25, 2007

重回日文會話課

距離大學修完日文(三)已近八年,畢業後半調子的三級日語檢定能力,也隨之日益破落。今年四月初到京阪賞櫻,與故舊交談便感到語言乏力,講不出幾句完整的句子,這才驚覺自己退步得太嚴重了。

回到台灣後,心裡一直掛念著要繼續修習日文,精進會話、閱讀與聽力。最近,工作告一段落,我便到永漢日語報到,報好名、通過插班考試、選好課,禮拜五馬上就有一堂文法講座。想著下班後當學生的時光,心裡覺得很快活,聽到人家叫我同學,甚至覺得自己「變得年輕」,但我知道那只是因為有了一個學習的目標,因此顯得神采奕奕。

YES!就從Level 4開始銜接上遺忘已久的日文課吧!

出發!

Tuesday, May 22, 2007

金士傑給葉雯的最後一封情書

Arisa在找金士傑的資料,意外搜到這封他在告別式時寫給亡妻的情書,她傳給我看的。

在短短數百語中,平實的句子裡埋著深深的愛戀,讀來動人心弦,使我格外想念曾經駐足於記憶中的這些演員。

佳人遠去,只餘情愛留心中。


葉雯告別式》金士傑的最後一封情書 ◇金士傑

原刊於 20060411 民生報
 
親愛的葉雯,我是親愛的金寶。很替你高興,終於解脫了。病痛、折磨、負擔、沈重的生命,終於拋開了。我雖然很難接受這個決定,但還是為你鼓掌,面對病痛,人真的好渺小,打不過。你獨自孤單的強忍了這麼多年,你的毅力,我只有佩服。
 
這幾天,你們一家人的表現也很棒,大家相互扶持,共度時艱。他們很體諒、很堅強的說:「葉雯不希望看到我們跌倒,葉雯只是累了,去休息了。」
 
尤其兩個女兒的表現,讓我驚訝,前一秒鐘還在傷感,後一秒接到事情,就能快速冷靜的反應回答,處理狀況,有條有理,每件事都不亂,她們真的擁有大人的成熟,我由衷的敬佩,這兩個孩子,你可以放心。
 
葉雯,你不在我們身邊的第二天早上,我起床,第一個念頭是這個世界不甜了。這麼多年,你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甜、心甜、笑容也甜,連在 KTV 唱首悲傷的歌也甜甜的。
 
我太喜歡太想念你的笑聲,笑得像小孩子、像個小傻瓜,像天使。一個最善良、最純潔的靈魂,才會有這麼甜的歡笑。我真的感激從頭到尾,你我共同走過的每一步路,每一個記憶。我喜歡和你出國時一起看著火車窗外,一起在飯店的陽台上,邊喝點小酒,邊看湖賞雪。
 
我喜歡和你在一起,練習讀劇本台詞的感覺。我喜歡你聽我講完一大堆嚴肅的分析見解之後,突然賞我腦門一個脆巴掌‘ㄅㄧㄚ’!然後笑得人仰馬翻的。
 
我喜歡你那麼在乎我寫給你的情書,一張張一綑綑的收集在床頭,有時久久拿出來偷偷重讀,又偷偷哭起來。
 
我喜歡你看到馬路上紅燈剛亮,就像個小賊一樣的一馬衝過街,我嘲笑你出息不大、惡習難改,你呢,笑得蹲在地上還笑不停。太多太多可愛的畫面。
 
記憶是可怕的。但換個角度,記憶也是最可貴的最美好的。它們會陪你陪著我,以及我們每一個至親好友,到永遠。
 
有一次你說:ㄟ!這麼多好玩的事情,來不及都記下來,忘了怎麼辦?我說:如果你會忘掉,別怕,我會替你記得。你說:那就好。既然那就好,那麼我就好好提醒你一個事。
 
有兩個50多歲,剛剛開始戀愛的中年男女。女的說:下輩子投胎作人,我一定來找你。中年男人的回答記得嗎?他很得意,但又裝得很酷的說:很好!但下次請稍微早一點來找我。然後,那個女的,笑了很久,很久,很久。
 
 
葉雯 平安!喜樂!愛你。
 
千言萬語

參考資料 http://blog.webs-tv.net/kytu/article/1696605
(摘自:奇摩知識

iReading你最愛的書 全世界閱閱欲視

天下文化書坊推出 blog 2.0社群囉!剛剛試用了一些功能,對於分享閱讀心得、交流閱讀意見,以及檢視自身/他人閱讀的脈絡,相當精彩可期。

iReading你最愛的書 全世界閱閱欲視

Sunday, May 13, 2007

非關未來,即將自此再出發!

今天是5/13,母親節,陪伴我約三年多的第一個部落格(在無名小站:非關未來),將於此再啟新生、延續心聲。

期待自己持續有好內容跟各位分享,也歡迎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