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1, 2007

關於《色│戒》三

下文轉載自:【大公網訊】。
陳文茜的看法,跟我這個月來參與《色│戒》讀書會歸納的觀點頗為接近(指原著小說)。
【大公網訊】張愛玲於1995年9月病逝洛杉磯公寓,活了74歲。
知名媒體人陳文茜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說,這位年輕時老把繁華穿在身上的女人,死前竟頭髮鬢白稀疏,零亂的衣著像搭錯顏色的唐人街老太太。她最後一張公開照片,攝於時報文學獎得獎時,文學獎狀子卷成一卷軸相,愛玲姑娘憔悴又遲暮的臉龐依傍著它;沒有了孤傲,也流失了華麗。
擅長戲中戲
她怎麼死的,報導紛亂,只知與她死去身體最近的遺物竟是一條沒什麼牌相的粗毯子;本名張煐,貴族自居,時髦半生,晚年竟這麼走了。
《色,戒》上映後,我們這些張迷終要重新翻閱她的原著小說與因此引發的論戰文字。她比李安擅長文學的技巧,原著把莎士比亞以來的「戲中戲」符號張馳至了極點;王佳芝因著貪戀舞台上眾人的目光與掌聲,竟而無意中演起了真實人生舞台的間諜戲。她以為這一切與先前舞台上的虛戲一樣,會有落幕的一天,張愛玲用苛刻卻也傳神的筆調寫盡女特務的虛榮與無助。一個出身上海的女人,既假傻又真傻。
在「羊毛出在羊身上」難得的張愛玲親筆論戰文字中,張愛玲談王佳芝「憑一時愛國心的衝動,和志同道合的同學,就幹起特工來了,等於是羊毛玩票。羊毛玩票入了迷,……連命都送掉了。所以《色,戒》里職業性的地下工作者只有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主角的上級首腦雖是正面人物,也口蜜腹劍,犧牲個把老下屬不算什麼。」
張愛玲寫王佳芝演話劇,散場後興奮得鬆弛不下來,那是舞台的魅力。「捨不得他們走」因為王佳芝不願失去她的觀眾,只好天真地大游車河。第一次企圖行刺不成後,王佳芝賠了夫人又折兵,為遠大的目標失去童貞,同學們態度卻相當惡劣,王佳芝疑心上了當。張愛玲寫她因此有點心理變了態,最後首飾店里一動搖,終鑄成大錯。
這是張愛玲,她苛時令人恨地牙癢癢,穿透人性時又讓你不得不生得佩服。她知道人生不是短調,是一首起承轉合不斷變動的長調,愛國、虛榮、犧牲、童貞、鑽戒、愛欲、地位、權力……這些是人生並排的價值,此起彼落。王佳芝以為她投入了一場愛國戲,可是沒了童貞的女人就沒有退路,死後還遭人指指點點呢。
遲來的一切
重閱《色,戒》小說,尤其是張愛玲與「域外人」先生的筆戰文字,我很高興我們現在的社會有比較高也比較廣的歷史距離,看待汪精衛時代的曲折故事。1983年張愛玲發表此篇小說時,還得陷入「同情漢奸」是否政治正確的無趣辯論。
1995年9月我剛從美國回台四個月,出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三個月,張愛玲死當天,我正在民進黨內部與黨籍幹部爭辯「民進黨執政能不能、會不會宣佈台獨?」打開晚報張愛玲的死訊躍然眼前,我丟了一句話「張愛玲都死了,你們吵這些無聊事做什麼?」
匆匆回首,時間竟已過了12年,張愛玲來不及看到《色,戒》開拍,也等不到中國文壇重新評價才情女子。她一生沒有愛,沒有父愛,沒有真正的母愛,也沒有足夠的男女之愛。47歲守寡,人生已離了兩次婚,74歲孤老且貧困地死。
她要活著,今年也八十六了。看著《色,戒》,看著這遲來的一切,真捨不得她走。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
注:【大公網訊】或【大公專訊】為本網即時新聞,非引自《大公報》,敬請留意。
rainbow

陳文茜:兩個顛覆

李安的、而非張愛玲的《色戒》,顛覆了兩個中國人不敢面對的古老戒律。漢奸與色慾。
汪精衛南京政權與侵略者日本人合作,我們的教科書承繼蔣介石史觀,直接稱之「偽政府」。投身汪政府者,皆漢奸,殺了天經地義。李安的電影卻給了漢奸與殺漢奸的人感情。戰火下動盪的大時代,國民黨內被蔣介石鬥垮的政治菁英,殺的殺,逃的逃,投誠屈服皆有之。美男子汪精衛為其中之一,他不甘心自己從此沒了,勾結中國人不容的日本政府,復仇成立南京政權。汪精衛無法預知日後珍珠港事變,這個剛從滿清鑽出來的民國人物,歷經太多政權更迭,以為從此時代日本人天下了。在汪幫人眼中,中國各朝史證明幫外來鬼子做五年事叫漢奸,做五十年事是否就換身為曾國藩或康有為呢?
張愛玲可以看穿漢奸的符號,她們一家都是漢奸,不只先生胡蘭成是當下漢奸,外曾祖父李鴻章也是個為滿清做官的老漢奸;漢奸榮耀了張家,賜給她童年貴族的生活與父親無窮無盡的鴉片煙,整整福了張家三代。
李安顛覆漢奸,卻很苦。他們家「一門忠烈」,且至今如此。李安溫暖與銳利俱存的理性感性,逼得他跳出蔣介石教科書的史觀,重新看待1942年的汪「偽」政權。或許李安未能得知男主角「易先生」的最終下場,否則他會更大開色戒。1942年他親手批公文槍決了放他一馬的女大學生王佳芝,1943年「易先生」原名丁默邨者,依史料曾回頭投靠國民黨,當起重慶國民政府布建的地下情報員;1945年抗戰後他一度被蔣介石任命為「浙江省長」,為其看住老家浙江;1946年蔣大勢底定開始算老帳,拔自己人,清他人;儘管陳立夫、戴笠等老長官均曾為丁默邨奔走法庭作證,1947年蔣介石還是一句話「殺了他」,連公文都免批,丁即刻被槍決。這是龍應台的考證,連載《色戒》未完成的後一篇,告訴我們戰亂的大時代,人人都無情。「易先生」為自保,那麼無情地處決放了他的女大學生;五年後他遇見比他更無情的統治者,照槍決了他。
漢奸色慾當禁忌
戰亂的大時代裡,人比賽無情,比賽精打細算,愈無情的活得愈久,愈贏得最後勝利。蔣介石的軍統局在抗戰前後殺了無數異己,上海申報老板史量才,著名文人聞一多,甚至宋慶齡的總幹事等。這串名單沒有一個是漢奸,沒有一個該殺,他們忠於國家,卻對抗獨裁者蔣介石,因此掉了命。
對一位生在國民黨傳統下的孩子,理解這些複雜的歷史,是太痛苦的過程。李安「近鄉情怯」,他想知道和他一起長大且分享相同「假歷史」的台灣人,是否能接受他「漢奸」概念的有情顛覆?
在戰亂中,人人徬徨無助,那怕誘姦,都可轉化成為極私秘、極矛盾、也最顛覆的情慾慰藉;這是李安的第二個禁忌。李安花了最大的篇幅,構築兩場主戲,牌桌與床。前者是精心算計;後者是逃避。國仇、家恨、權慾、情慾、寂寞,精心算計…,一切的極端既糾結又親密依偎。張小虹寫了一篇談李安最好的文章「大開色戒」,她點出李安如迴紋針般的肉體橫陳,是有目的的。其實John Lenon 曾在著名的女攝影師入鏡下,做過相同姿勢。那一刻人擊潰了所有世間防線,回歸於母親的子宮,有若嬰兒,在彼此肉體的慰藉下,戰火遠去。最真實,也最不真實的一刻,於是發生了。
色慾與漢奸是李安畢生的兩個禁忌,也是我認為他哭著拍完色戒的情緒掙扎。
世間之情,即使有時是真的,但也就那麼片刻;世界之壞,就算免不了最後的殘酷結局,卻也未必真的那麼壞。
(本文發表於蘋果日報《我的陳文茜》,2007年09月29日
rainbow

陳文茜:為什麼王佳芝拒絕不了鑽石?

張愛玲一生參透許多事,她在自己與世界之間,構築了一道拒絕誘惑的牆。張愛玲少女時期撰寫的故事中,筆下的女子早已拒絕了許多事物;愛情、身體健康的丈夫、親情與地位。張愛玲的「色˙戒」因著電影又成話題,女主角王佳芝為了國家,命和貞操都可以不要,卻唯獨抗拒不了「鴿子蛋」粉紅鑽戒。愛情情慾本來還似有若無,直到那顆蠱惑的粉鑽出現為止。剎那間,一切人生的價值順序,確定起來;剎那間,男人易先生的漢奸形象褪去了,愛情的召喚油然而生。
為鑽戒而亡者眾
為了那顆鑽戒,王佳芝竟然什麼忠誠、任務都不要了;但也為了那顆鑽戒,王佳芝命也掉了。
歷史上為鑽戒而亡的人,豈只虛構的王佳芝,太多了。不分男女,無分貴賤,凡搶奪寶石的小偷、騙子、商人、江湖術士,貴族曾為鑽石而戰,拿破崙士兵曾為鑽石而亡,足寫千本鑽石身亡錄。
鑽石為何如此迷人?張愛玲在她的原著中,先安排一場麻將戲,麻將桌上女人的手成了唯一會動的主角,而裝扮主角的就靠手上的鑽戒。王佳芝在第一場與富太太們打麻將的戲中,手中戴了一只不起眼的翡翠,王佳芝因此深覺自卑。
鑽石等同高價貨幣,卻又連結愛情意念;帝王的皇冠少了它,無法宣示至高的權力;歷史上它曾被拿來磨成粉當毒藥,現在平凡夫婦用它來象徵愛情永恆。鑽石,它的名字是多重的概念,它小而容易轉手,耀眼因此可獲得各方聯想,重要的是它值錢,而且愈來愈值錢。
所以張愛玲筆下的女人,參得透許多誘惑,卻參不透一只鑽戒。
鑽戒一只即可切割成上百琢面,不同光線下,它散發不同色澤。它預告愛情又預告權位、更預告價格的擁有;它小小的,藏在人們的心裡,把人性中的貪婪欲望包裝的既美麗、璀璨奪目又理直氣壯,沒有人會因擁有它而自慚形穢。
鑽石出現於人類的歷史,先從良善的宗教用途開始,等到文藝復興後切琢工匠等技藝大為發達,它瞬間從良善轉為邪惡,成了又美麗又蠱惑又瘋狂又血腥的魔幻之石。
帝俄女皇未受蠱惑
鑽石可以收買任何女人嗎?
俄國凱薩琳女皇恐怕是一個與「王佳芝」相反的例子。歷史上最著名的鑽石之一「奧洛夫」鑽石,從孟加拉、英國、亞美尼亞、最後輾轉落入俄國人奧洛夫手中。奧洛夫伯爵長得風度翩翩,他愛上了凱薩琳女皇;為了向她求婚,買下89.6克拉的絕世美鑽。沒錯,89.6克拉,比「王佳芝」的鴿子蛋粉鑽足足大了 15倍。聰明且自信的女皇,收下了伯爵的鑽石,鑲於國王權杖中,卻什麼口信也不給求婚的伯爵。奧洛夫最終崩潰而死,女皇從近90克拉的鑽石中,既沒看到愛情,也未連結任何無可名狀的感動。她只是收下了半個蛋形狀的西方第一大鑽石,凱薩琳腦海閃過的是,這是俄羅斯大帝國的絕佳象徵。自信的女皇眼中,這美鑽昭顯的只是帝俄的權力。
三千多年前,某日印度中部高原,一名達羅毗荼男子無意間於田裡發現了一顆閃耀奇異光芒的小圓石,他拾起了小圓石,供奉予僧侶;從此人類的歷史,展開了一連串迷惑的鑽石旅程;而且百萬人因此為它身亡。
「王佳芝」只是其中之一。
(本文發表於蘋果日報《我的陳文茜》,2007年10月20日

No comments: